时光深处的村庄(1)

标签:
轻轻走来文学/原创 |
分类: [随笔拾零]:心情菩提 |
前言:当一个人开始频繁回忆旧事的时候,说明身心都开始老了。老,并不可怕,于我,是一种安静的心态,当光阴如夜幕般徐徐降临,容颜就此慢慢减缓呼吸,稍息之后,于不动声色中安然辞世……
◆母亲和幺舅舅◆
从我记事开始说起。
母亲,生我的娘,养大我的娘,在我生命里自然占据着显赫的位置。我却是怕她的,惧怕。为何怕,怕什么,都是后话。
母亲嫁到朱刘岗依然做民办老师,虽然没吃上皇粮,但在村民的心里,母亲可是人上之人,受人自重得很。母亲擅长开毛荒,也就是当鼻涕虫们的启蒙老师。母亲“开荒”有方,在当时的公社是很有名气的,母亲好强,也努力,年年统考拿第一。母亲下得架教训娃儿,有煞佐,村里家家户户的娃儿都想在母亲手里开毛荒。村里的娃儿不可能都在母亲手下擦鼻涕,那些家长们啊,见了母亲就唏嘘,说好多“老师,若您儿管俺家娃儿就好哒……”母亲没少赚虚荣,那时候,母亲脸上的笑,是真实的,很慈祥。
我比较幸运,我在学校的启蒙老师不是母亲。否则,不晓得要挨多少教鞭,挨多少责备。弄不好,又打又骂的。“棍棍棒棒出好人”,这是母亲杜撰的名言,母亲教育孩子、教育学生也是那么做的。
外公是母亲娘家的村支书,有些威望,母亲继承了外公的威严。遗憾的是,外公在我刚出生时得了出血热病死了,应该只有五十左右。外公的去世带给母亲莫大的伤痛,娘家尚有七姊妹要讨生活呢。大舅舅小不了母亲两岁,外公去世的时候应该还在部队,或者刚结婚,没生出孩子。于是,我就成了外婆第一个隔代晚辈,外婆和舅舅、姨娘们格外的疼我。
最小的舅舅大我五六岁的样子,很调皮,从小到大,母亲没少操心。外婆的幺儿,母亲最小的兄弟,因为外公的猝死,让小舅舅脾气大得很,用村里的话讲就是“混帐”。幺儿幺女命肝心,何况一个没了爹的毛孩。在很大程度上,母亲既是大姐大,同时也扮演着“严父”的角色,娘家有了什么事情,母亲第一时间晓得,并速去处理,解决矛盾等等。
对这个幺舅舅我是比较有印象的。我们村子里当时有农中,初中部、高中部各两年,幺舅舅在我们村子里上了四年学,自然也是母亲打着招呼。
那年高考在母亲的小学举行,母亲去了别的学校监考,当时我已经记事了。舅舅考试的教室我晓得,监考老师都是母亲一个联校的同事,比较熟悉。舅舅高考的事情,母亲能关照的也就是叮嘱监考老师多多监督舅舅,题目做完了没有,做完了要多检查之类的,还有考试的几天可以跟着老师吃小食堂的饭菜。
有一堂考试,我踮着脚趴在舅舅的教室窗台上,想偷偷看舅舅做考卷是个什么样子,很好奇。我看到的是舅舅没有认真答题,趁着监考老师走动到他前面之后,偷偷掰冷馒头吃。见舅舅考试不认真做题,还偷吃东西,心里还捏着一把汗,生怕监考老师发现,那可不得了。结果,舅舅的忘乎所以还是被老师发现了,因为母亲那层关系的缘故,舅舅没挨大的处分,监考老师只在他的桌子上敲了三下,以示警告。
事后母亲知道此事,吵了舅舅,恨恨批评了他,按母亲那脾气,应该是打了舅舅的,舅舅也肯定要对着母亲来,回嘴是轻的,重则和母亲大吵,翻起白眼会大闹。母亲没少生气,之后,一把鼻涕一把泪,像祥林嫂一样,拉着舅舅的手回忆往事,当然是回忆外公和外婆的苦处。
幺舅舅也就还听母亲的训斥,外婆管不住他,平时太疼这个幺儿了。即便幺舅舅在外婆面前是个翻生子,都是外婆愿意的,外婆都舍不得多骂几句,一是幺舅舅太“凶”,二是,幺舅舅过早没了爹,外婆的疼,就有了溺爱。好在幺舅舅秉性不坏,脑瓜子还灵活,母亲和外婆操的心,也算没白费,于她们,也算是一种回报和安慰。
幺舅舅还有一个特别的浑名,(这里我不说,怕幺舅舅见了不喜欢)每次去外婆家,他们村里的人都叫他那个名字。舅舅结婚之后还有人那么叫,舅舅不准,还恼,耍脾气,渐渐就没人那么叫他了。
小的时候和舅舅闹别扭,就是那么叫他的。我那么叫他的浑名,舅舅那双不大的眼睛就瞪着我,像眯壶的嘴(茶壶),试图要弄大一些他的眼睛,眼睛还一眶一眶的,像眯壶斟茶一昂一昂的。那个囧样,如今回想起来还觉着小舅舅好笑。那个给舅舅取浑名的人,其原创精神真是有些水平,那个名字,形象、幽默,很有意思。其实,小舅舅不是眯眯眼,只是天生的眼睑有点浮肿,给人感觉眼睛小而已。
舅舅高考因为吃冷馒头事件没淘汰,母亲就给舅舅谋了个差事——跟着姑父学木匠。
拜师酒很隆重。姑父也是极端尊重母亲的,在母亲面前说话、做事很小心的。当时就因为姑父有个手艺,父亲唯一的亲妹妹才嫁给了他。有可能父亲和母亲威严的缘故,姑父对姑姑很好。
也因为连环亲的缘故,人家木匠学三年,舅舅不到一年,在很多地方就超过了师傅,有些翘尾巴。幺舅舅年青气盛是没错的,因为读过书,识得字,学起手艺来当然要快,有悟性啊,想不学会都不行。姑父哪里晓得那个小小的道理,若是发挥舅舅的长处,放下师傅所谓的那个“尊严”,在舅舅正式出师之后,师徒两个齐心合力,说不定还干得出一番事业出来。
幺舅舅和姑父干架,大眼瞪小眼,只差没挥斧头、砸墨斗。一头是妹夫,一头是娘家兄弟,母亲的调解很有意思,各打五十大板。舅舅过后肯定没事,都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嘛。而姑父就不一定没有想法了。不过,即使心里有什么想法,也是不出声的。母亲的伶牙俐齿可是村子里有名气的。(第一稿)
前一篇:轻,子期安在(断章N行)
后一篇:时光深处的村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