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醉。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读书札记]:菩提心语 |
大瓷商。故事本身是感人的,是演员糟蹋了它。伊能静的嫩鲜不再,其雍容典雅的气质没有表演到极致。
一个女人,若青春不再,气质和内涵的美也胜过兰之幽雅,梅之冷艳,菊之孤傲,荷之安宁。
倒是宁静的客串出演,让我想起酒中极品美人醉。然,那样的女子注定上不得肃而古的台面。染着青楼气息的女子,命如瓷,薄易碎,香消玉损的凄美,多在评弹得琴弦中。釉彩是供人把玩欣赏的,那样的女子才情俱佳,却只能被多情的人儿怜在心底,少有大胆的工匠绘描瓷胎。
那个叫如意的女子也不错,极有个性,敢恨敢爱,是个刚烈女子。那样的女子也是入不得瓷。瓷,适合在安静的闲暇时光中抚摸,依着午后温暖的光,紧挨着瓷,想象它是软如缎,柔如柳,滑如丝的女子,深呼吸之后,再屏住呼吸,微眼的朦胧中,有栀子的清香从不远的地方飘来,对的,那香翻过院墙,穿过长廊,与洞箫迂回之后才肯入室,落在瓷的肤体之上。这样的惬意不是时常可以遇见的,需积攒长长的缘意。
玉质的“如意”还是富贵人的爱物。如意,如意,象征吉祥,又添了玉的高雅和冷傲,打磨出来的物什当然赋予了高贵的使命,跟随人的时间长了,也染上了人的灵魂。瓷制的如意竟然也是那样的我见犹怜。剧中那个金发蓝眼的男人深爱着如意姑娘,殊不知姑娘爱的是他人。若嫁的是其爱人也好,问题就出在阴差阳错,爱,不是错过了时间,就是错过了地点,一如花开。高鼻子男人得到不心爱的姑娘,只得抚摸着“如意”说着蹩脚的爱语。
瓷如爱情。薄胎釉色瓷,瓷中极品,不为官赏,不为民悦,只为腕下袖底的爱情。风如轻尘,拂去,留在人间的是纯粹干净的灵魂。一件物什,一旦赋予了灵魂,既幸又悲。艺术都是在寂寞中延伸衍生的,熬得住寂寞,熬不住光阴枯萎被人淡漠。凄美的爱情多是如此。想起黛玉,想起易安居士,想起借酒浇愁的美人,哪个不为情殤,不为情累?想必瓷亦是如此。一件极品瓷器,要经过多少时光的流转和世事的磨砺才得以彰显其高贵?被人呵在手心的感觉,那是千年都不一定能修来的福啊。
爱情如瓷。还是要说美人。腮上酒痕未干,醉了容颜,醉了心事。
面若桃红是她。“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应红。人面不知何去处,桃花依旧笑春风。”记得有人说过,春天是件瓷器。为何?春生情,花传情,情入瓷,表达的是永恒的柔软和细腻。自古男儿爱了江山,更爱美人。美人易老,瓷时间愈久,愈发见得光鲜。留不住的韶华和爱情,把美好寄托于瓷也是好的。
“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是她。红红美人,红红入釉,攒眉千度,赢得万古流芳,都是依了瓷的神韵。那个给瓷器命名的人大概是个多情的男子,男子心若不蕴着深情,又何必千百回的实验烧制,期间的过程其实就是一场恋爱的过程,最终在合适的时点合适的温度合适的心情里,“美人醉”得以问世。“美人醉”,醉美人,美人为谁而醉,美人为谁而悦,为谁而容?
时常见了那些干净而古典的东西都会生出许多感想。最想的渴望去唐宋走上一遭。
盛唐的花瓣滋养了太平公主旷世的爱情,还有,羡慕玉环丰盈的美丽身段,若是生在那个朝代,现代的许多的女子不用沿袭骨感美了。不过,各自形态和气质的美,自有各自的人欢喜。后唐主李煜的《虞美人》,那样的词早该入瓷的。先人已故,且不管他的江山被谁坐上了,我要怜的是他文字里的爱情,被囚禁的身体,还是忍不住忧伤,怀念那美人在怀的良辰美景。所谓春花秋月,并非是光阴无情,是时光不再,是命运注定,老去了容颜,诗词里的情愫永远以鲜艳的姿态感染者后继的人。
宋时的明月与清词又描述了多少爱与愁。《花间词》在兴在那个朝代的吧。青花瓷是盛在那个朝代的吧。现代的一首《青花瓷》把沉睡多时的中国风吹了起来,在音乐的渲染里,好似真的去过那个时代,或者本身就在那样的场景,那样的季节。青瓷需要在烟雨时节方可烧制而成,天青色等的是烟雨,而瓷中美人等的又是谁呢?
一切皆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