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荔波到毕节,最难忘平塘县喀斯特洼坑里的中国天眼——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实在令人震惊。尽管其实看不全500米口径球面体,我还是被同乡南仁东先生22年的殚精竭虑和努力奋斗深深折服……
四川长宁
进了四川,首站盆地南端的长宁。这个全国十佳生态养生旅游名县之一的天府胜地有多个4A景区,近年连获中国最美县城称号。
世界最大竹海万岭箐(蜀南竹海)位于长宁、江安两县毗邻的连天山余脉120平方公里区域,我们去长宁境内的西景区。
“壮哉,竹波万里”——素以雄、险、幽、峻、秀闻名,集山水、溶洞、湖泊、瀑布于一体的景区里,海拔600-1000米的竹林覆盖了27条峻岭、500多座峰峦。那里东西宽,南北狭,溪流纵横,飞瀑高悬,湖泊如镜,曲径蜿蜒,绵延茂密的50多种竹子根连干直,叶影飒飒。
乘坐悬空垂直高度国内第一(248米)的索道凌空飞越大峡谷,望不尽无际无涯的翠绿竹海和赭红丹霞——东侧挂膀谷形如蛟龙,仙寓硐口云烟缥缈;北面峰回路转,深邃莫测;南方峡谷出口云贵川交界处群山逶迤,江流如带,田畴远交……雄奇与秀美尽收眼底!
徒步往擦耳岩陡崖上的仙寓硐,经过忘忧谷、墨溪、翡翠长廊、观云台等自然和人文景观,一路山势回环,悬崖如削,茂林修竹、清涧飞瀑间有鲜花嫩草点缀,有小动物蹦跳,步移景变,醉眼醉心。
标志性景点翡翠长廊里,“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天然红砂石路面两旁,密集的老竹新篁挨挤着向内倾斜,
万竿拥绿,竹叶互吻,顶上成拱。信步走去,好像穿越梦幻隧道,没有了时空概念……
溯忘忧谷而上,“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越过太阳洒在林隙的斑驳光影,吐纳着几乎要醉氧的空气,聆听水声、鸟鸣和自己的心跳,不觉进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情境……
地势险要的天宝洞(寨)相传是清代为防御太平军石达开部入川而建。这里有一条开凿在悬崖间的1500米栈道,崖壁镌刻着今人按照古代三十六计精选战例的浮雕。途中一块高10多米、上部如伞的巨石危危乎险极,好像随时会坠落。走在狭窄的栈道上,心里打鼓,“脚杆打闪闪”……
仙寓硐原是300多米长的天然岩腔,上面竹林莽莽,下临大峡谷,周围青枝翠蔓缠络。朗朗晴天时,从洞口远望,能鸟瞰数十里田园景色。洞里始建于南宋、依山靠岩建造的石窟寺庙旧貌犹存,近年又有新的修建,现在还有位老人照管香火。(据介绍,古人以为神仙居住的地方离不开水,名之为“洞”;后人根据地理和构造反复推敲,认为用“硐”更准确。)
感叹那千仞绝壁间,洞窟、摩崖石刻的长廊真是大自然鬼斧神工与古今能工巧匠智慧、技艺的杰作。
长宁竹文化从东汉至今延续了两千多年。长宁人以竹为居,以竹为食,以竹为器,以竹弘文——那竹楼、竹亭、竹廓、竹榭和竹床、竹桌、竹椅营造出他们并不自知的诗意栖居;竹作坊、竹艺馆里制作的器物和传承的技艺,满足生存需要,延续着他们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竹笋、竹荪、竹酒汇聚的全竹宴,丰富着他们“天下山珍第一席”的美味;竹博物馆里,那林中的响箭、闯滩的竹排、记事的竹简、弹奏的乐器、吟唱的歌谣,诠释着一代又一代长宁人对竹的理解、与竹的不解渊源……
住了几天,接触了一些老乡,觉得TA们像竹——细瘦、挺拔、质朴、正直,默默无闻却充实快乐。
美国著名作家罗斯特里尔说:“在蜀南竹海的山道和峡谷之中,我感到自然的威力影响着中国艺术,影响着中国农民的世界观。”说得极是——长宁人对竹的精神皈依化在骨子里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