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6心情—感受滇西(十二)

(2016-03-02 07:36:31)
标签:

怒江第一湾

丙中洛

雾里

秋那桶

石门关

分类: 旅游自然

                                       怒江大峡谷(下)

    从贡山继续向北,怒江两岸的阔叶树变得更黄。远处山头上积着白雪——在蓝天映衬下,仿佛被朗日镶嵌在半空的云朵。再往前应该是丙中洛了——那传说中人神共居的美丽地方。
    车子孤独慢滑在越发狭窄的省道上,忽而钻进一壁峰峦投下的巨大阴影里,忽而靠近江水仿佛凝固的岸边,才发现阳光已经小心翼翼地照在山坡和屋顶上,不再刺眼。渐近藏区,树不摇,鸟不啼,鸡不鸣,狗不吠,标志性的白塔和风马旗下默默伫立着身穿藏袍神情安然的老妇人……此刻,安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

    当丙中洛近在眼前,著名的怒江第一湾也倏忽尽收眼底:海拔一千七百多米的江面上,一湾半岛状的平坦开阔台地高出水面五百米——坎桶村那静谧的田园风光,堪称峡谷桃源。

    面积约15平方公里的丙中洛乡四面环山,境内海拔5128米的嘎娃嘎普雪山终年积雪。山窝里的乡政府驻地坝子被两条河分成三块,周围的羊脂玉岩石崖好像熠熠生辉。
    正赶上街天,那条主街上挤满了穿各民族服装、操各民族语言的男女老少,有人向我投来了好奇的目光——可能是服装暴露了身份,毕竟这把年纪的外来人太少了。
    早在贡山就感受到民风淳朴,做买卖没有虚晃,决不讨价还价,这里更是如此。随便看看高山药材,卖药人听不懂我的话,就猜测意思比划手势,或是跑很远找来一个略懂汉语的人做翻译;卖蔬菜水果的人看我在摊子前低头,干脆指指硬纸板价格牌(上面稚嫩的汉字一定是孩子们写的),露出朴质的微笑;唯一的超市里,一群蹦蹦跳跳的中学生把排在队尾的我让到最前面,待收银员算完帐,七嘴八舌地用普通话告诉我钱数……嗨,作为“少数民族”,我感觉在这里很受优待。

        在这“十座神山守护,十道神瀑祝福,十种神树点缀”的地方,我们游走周边——山渐行渐险,水渐行渐急,谷渐行渐窄,林渐行渐密,路渐行渐难……
    印象最深的是沿丙察察(丙中洛—察瓦龙—察隅)公路,与马帮驮队并肩在滇藏古驿道上穿行。这条还没修建好的路目前只能通到西藏林芝地区察隅县察瓦龙乡政府所在地(是这个乡往外界唯一常年通行的道路),沿途马蹄声声,空谷传响,美景处处,古意悠然。
    石门关与贡当神山南北对应,好像一对“相约无期”的恋人。它在当地被称为“纳依强”(傈僳语“神仙也难通过的关口”)——夹江耸峙的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紧紧挤在一起,怒江从仿若对开大门的两岸五百多米高峭壁间喷涌而出,一泻千里,气势磅礴。
    远处山谷里的那个美丽脱俗的小村庄雾里,梦幻般的环境用任何文字描述都很苍白——你只需远远地看,默默地听,再闭目屏息慢慢体悟,就会知道少数民族同胞们的酒歌、情歌、欢歌所从何来了。
    秋那桶是怒江大峡谷北端的最后一个村子——这大峡谷最精华的部分,原始森林茂密,瀑布纵横,沿山坡散落的木质石片民居非常原生态。
    虽然离察瓦龙已经没多远了,但望着前面更加狭窄的公路上坑洼、滚石、流沙密布,还有塌方和水毁的痕迹,而且没有一辆车通过(难怪宾馆老板说不足百公里要走十一二个小时),决定不再向前——“走最烂的路,看最美的风景”并非谁都能做到!

    信步在坝子里闲逛,看寂静的街道和肃穆的教堂,或是跟着当地老乡去吃石板粑粑喝酥油茶,听他们讲“隔岸谈话听得见,见面握手走三天”的生活,讲祖先的故事,越发理解了田壮壮导演对影片《德拉姆》的诠释:“居住在这里的民族,就像高原的山脉一样,不卑不亢,充满了传奇的色彩,与自然和谐地并存。我们这些从外边来的人,只能仰视他们,欣赏他们,赞美他们。这里能给你一种力量,一份祥和及发自内心的喜悦。他们并不会因为你的赞美而改变自己。”


    记得丙中洛街口石墙上的醒目提示“如果美丽有颜色,你已经看到了”,的确是的——大峡谷之行给我带来了生活的新色彩。那不是绚丽,也不是晦暗,而是中性色调的平和与恬淡,还有一点儿刚毅……经历过这一段旅程,稍稍体会到了怒江人血脉中所蕴含的忧郁、坚韧、彪悍基因怎样转化为乐观与豁达。就像我们北方的那些少数民族,不如此,他们或许早就在贫瘠艰险的土地上消失了——这是自然法则的逼迫与造就,也是生命的顽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