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9心情—她背后是唐人街

(2009-01-08 15:41:12)
标签:

我背后是唐人街

北美同学会

浸染

故土

眷恋

分类: 读书心得
    几个月前,大学时的同学张乃椿送我一本她新出版的散文集《我背后是唐人街》。
    这些年来,接受朋友、师长的签名赠书不少——熟人的书捧在手里总是感觉亲切,迫不及待地翻开,面对白纸黑字,嗅着淡淡的墨香,不舍昼夜地读下去……但有的书读过一遍就放下了,那往往是专业性很强的学术论著——“术业有专攻”,说老实话,看不太懂;有的书有些意思,就在浏览的基础上,挑出重点(我认为)的地方再读,回味一下;有的书却放在枕边通读几遍,就像品味美食,细细咀嚼——老友曦昌作责编的“草原部落丛书”就是如此。现在,又加上乃椿的《我背后是唐人街》。
    乃椿祖籍河北,生于关东,1976年毕业于东北师大中文系,从事教育工作近二十年,后来又做生意,1997年移民加拿大,现定居温哥华。印象中,她是我的大学同学中最温婉、和善、淡定的女生,一张白白净净的脸上总是带着生动的浅笑,举手投足都透出那个年代很少见的优雅……这些年,她东奔西忙,往来于国内的山东威海(她在那里有店铺)和北美之间,居然能静下心来写散文,令我非常佩服。
    乃椿的这本散文集不像为之作序的另一个同学的歌词(《渴望》、《水浒》等电视剧的主题歌)那样,能让人或愁肠百结感慨万千,或情绪激昂血脉贲张,它给人的感受是心弦拨动、情思绵绵——一个被中医世家所尊奉的传统文化精神浸染、被具有现代意识事业有成的丈夫用关爱包围、与祖国命运息息相关的知识女性那纤细、敏感、丰富、平和的内心世界跃然纸上;它的语言绝不华丽(我以为华丽往往是文学青年们的专利),也不晦涩(尖寂险怪的东西总是让人有很强的距离感),更不故作惊人语,就像潺潺小溪一样自然流畅。读时,被感染得心里多了一分柔情、一分宁静。
    集子中的《故乡记忆》部分,最喜欢《寻找心中的老宅》。读着它,仿佛和乃椿一起驱车镇赉,寻找家里的老井,寻找故乡的宅院,寻找童年的温馨记忆,寻找梦中的慈爱双亲,体会着她“走过了千山万水,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还是在这儿”的游子之情、家国之恋。乃椿家的老宅虽然不复存在,但她心里藏着的关于故乡的一切却是永不褪色、历久弥新的珍宝。
    《友谊相册》部分记录的范围更广——读书时的同学、工作中的同事、胜似亲人的长辈、先生的恩师、台湾来的故人、异国的知己,还有海外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乃椿很幸福,有那么多真心相待的友人,他们在乃椿的生活中起了相当大的作用,绝对不可或缺。在她娓娓的叙述里,我读到感激与珍惜,但我想,能得到那么多关爱的人一定是把自己的心捧在了手上,她把自己的博爱给予别人,别人也回馈了真情。
    在《名人色彩》部分,随乃椿认识了画家、理财规划师、外交官、电视节目主持人、歌唱家,他们都是各自工作领域的佼佼者,是真正的名人(现在拉大旗作虎皮与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名人太多了),看到了他们生活的各个层面、侧面,了解了他们之所以杰出,除了天赋(我一直相信天赋)之外,更有超凡的EQ与超凡的努力。喜欢乃椿写作时那种平视的角度,在阅读中感受到多面体的另一类人、另一种人生。
    当然,最感兴趣的还是集子里《域外风情》的部分——“距离产生美”,人总是对距离远的、够不到的东西特别心仪。读着这些文章,像跟随乃椿一起接触新的环境、新的人、新的事物,一起逐渐适应异国他乡的生活,从中体会着文化差异、遥远与陌生带来的种种感受。她笔下的北美第二大唐人街应有尽有,“挤得满满登登”,“和你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其实并不十分美好,但“你还是要时不时地回到唐人街来,看望她、亲近她、了解她。不仅仅是为了生活,也不仅仅是为了方便,而仅仅因为你是华人……”她刻划的洋教师莱丝莉、印度妇女默罕德儿、北京朋友冀师傅、罗马尼亚的莱努塔、西人律师泰德都那么生动,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她描绘的在温哥华开店、卑诗省政府为中医师颁发证书仪式、逛二手市场、冰雪中去加拿大东部旅游、在波士顿纽约费城华盛顿等地游览的场景,更引得我如临其境,如入其中。乃椿何其幸哉,走了那么多地方,有了那么丰富多彩的人生阅历;我又何其幸哉,被乃椿带着遨游四方……
    这些年里,许多熟悉的人定居国外,上世纪80年代毕业的两个班学生更是绝大多数都在北美,甚至成立起了北美同学会。现在,每天打开校友录上的班级空间,都会看到他们的发言(不到一年时间,班级积分就一万多)——字里行间显示出在国外生活的时间越长,就越发爱国,对祖国眷恋不已。他们一般是在大学教书或是作大公司的高级白领,还有的当医生,甚至是薪酬、待遇都好的牙医,但无论干什么,无论男女,无一例外都把08奥运当作最大骄傲,直到现在还津津乐道,竟然很少提及可能影响自己切身利益的金融危机。毕竟不是同代人,我对他们缺乏了解,读了《我背后是唐人街》,通过乃椿,却开始理解了移居海外的华人在曾经共同的文化背景下生发出的怀乡恋土情结。
    感谢乃椿,她用真实自然的笔写生活,像春雨润物般把温情与感悟带给读者,带给她爱的人和爱她的人——好散文就该这样,不必刻意,不必深奥,更不必张扬,只是用心,用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