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摩罗/一位中国劳工推动美国汉学研究

(2012-02-19 08:57:53)
标签:

文化

分类: 思想随笔

摩罗/一位中国劳工推动美国汉学研究

昨天从网上了解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若干信息。这个东亚系,是美国传播中国文化的第一个教育机构,起源于侨居美国的中国劳工丁龙的捐款。丁龙是广东人,被卖到美国当劳工,后成为卡本蒂埃先生的仆人。退休的时候,主仆难分难舍。卡本蒂埃先生说,我真想帮助你做点什么,你有什么要求吗?这个终生未婚的孤寡老人,有感于华工在美国受尽歧视,希望美国人能够了解中国文化,尊重中国和华工,乃提出愿意拿出自己一辈子的积蓄(一万二千美元),请老板代他捐给某个学校,用于传播中国文化。

老板大受感动,决意促成此事。他让丁龙把钱捐给了他的母校哥伦比亚大学,建立了汉学系。为了帮助这个汉学系具备规模,老板卡本蒂埃先后捐出了27.5万美元。卡本蒂埃先生还捐资设立了“丁龙汉学讲座教授”职位,校长嫌丁龙没有身份,要求用卡本蒂埃的名字命名,卡本蒂埃坚决不同意,说服学校必须用“丁龙”的名字命名那个职位。

故事传到中国,中国朝廷慈禧太后、李鸿章、伍廷芳等人深受丁龙精神感动,纷纷捐书捐资予以支持。那个汉学系于是越办越好。

依稀记起,早年在胡适日记中读到过这个故事。胡适系哥伦比亚大学留学生。他的日记提到,美国某个贵人,捐款兴办一个传播中国文化的讲座,坚持用中国仆人的名字命名。胡适对此事的叙述,跟事实出入很大,完全没有涉及中国仆人的人格、宏愿、民族感情、文化信念,尤其不该不涉及这个汉学系本是由丁龙捐款发起的,他的描述纯粹是为了歌颂美国老板的完美人性。胡适的叙事角度让我对那个老板肃然起敬,而丁龙在我心中毫无印象,似乎胡适日记根本就没提到他的任何事迹。

昨天弄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颇感当年受到胡适的欺骗。在这个中美文化交流的美好故事中,胡适为什么只能从美国贵族身上发现人性之美,对中国劳工的人性之美却没有片言只语的谈论?胡适对世界的观察,为什么如此偏离客观中正呢?

美国第一个传播中国文化的教育机构,竟然是一个中国劳工捐资兴建的。为什么这么伟大的爱国激情,这么感天动地的菩萨宏愿,只能出现在一个底层劳工身上?这个汉学系(东亚系)为中国(或者是为美国?)培养了蒋梦麟、胡适、马寅初、陶行知、梁实秋、徐志摩、金岳霖、冯友兰、闻一多、潘光旦、吴文藻、顾维钧、蒋廷黻、宋子文、唐敖庆、姜圣阶、陈公博等一代闻人,这些人中不知有几个知道,自己曾受惠于一位名叫丁龙的中国劳工。令人感慨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