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罗援少将/美国的黄昏

(2011-12-04 06:59:15)
标签:

军事

分类: 精彩转载

罗援少将:美国的黄昏

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罗援少将

编者按:作者从宏观战略的角度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剖析,指出美国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采取了一个错误的手段和一个根本打不败的对手为敌,必将导致战略透支,部署失衡,后方空虚,给恐怖分子以可乘之机。在美国领导人在亚太地区自鸣得意,拼凑反华联盟的时候,却埋下了灾难的种子――也许美国重返亚太之日,就是恐怖分子重返美国之时。

美国现在高调重返亚太,在中国周边投子布势,意图十分明显,就是剑指中国、遏制中国。正当美国领导人东奔西走,自鸣得意之时,我们却要大声棒喝,美国犯了一个致命性的战略错误――敌情判断失误,战略重心置放失误,战略手段选择失误。

美国最大的敌人是中国?

错!美国目前最大的敌人是恐怖分子,而不是中国。

当年,小布什总统执政之初,曾经一度把中国当作最大的潜在对手,结果怎么样?爆发了“9·11事件,美国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时美国领导人才恍然大悟,原来恐怖主义分子才是美国最危险的敌人。

毋庸讳言,中国的崛起,会让某些美国人的霸主心态感到不爽,但不会危及美国人民的人生安全;中国的崛起,会挤占一些美国人的红利,但也会给许多美国人创造就业机会,带来物美价廉的日用品,提供可盈利的投资市场。中国发展军力,只是为了自卫,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会对美国构成任何威胁。

如果没有做有愧中国的事,美国有什么可惧怕的?基辛格博士曾有一句名言,中国本来不是美国的敌人,但是如果美国总把中国当做敌人,那么,中国就有可能真正成为美国的敌人。

美国的安全战略重心在亚太?

错!美国经济合作的重心可以偏向亚太,但安全战略的重心并不在亚太,而是在反恐战场。

美国领导人说,要把美国的战略重心移到亚太地区。但恰恰忘记了美国的核心利益是确保自身的安全。现在,恐怖主义对美国的威胁远远没有解除,美国安全的主战场仍然是在反恐领域。虽然美国依靠炮舰政策迅速地结束了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利比亚战争,但却留下了伊拉克问题、阿富汗问题、利比亚问题,问题的解决要比战争的解决麻烦得多、棘手得多。美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从这些地区脱手,否则会按下葫芦浮起瓢,美国的前一段付出将前功尽弃。

相比较反恐战场,亚太地区对美国的安全来说,威胁要小得多。试问,亚太地区哪个国家是恐怖主义的策源地?谁能对美国构成直接的恐怖威胁?用美国人的话来说,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无非就是两项,一是海上通道的安全,一是盟友的安全,这两项,哪项比美国的自身安全更重要?

权衡利弊,美国应该明白,它的安全战略重心到底在哪里。

美国能围堵遏制中国?

错,围堵遏制无用,合作共赢才是出路。更重要的是,要识时务。

当代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但美国却逆潮流而动,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采取了一个错误的手段,去对付一个错误的对手。现在已经是后冷战时代,而美国仍然延用冷战的手段来对付它想象中的敌人

自新中国建立以来,美国就对她围追堵截,先是试图把她拒之联合国之外,后来又试图把她拒之世贸组织之外,至今仍然对她实施高科技和先进武器装备的封锁,结果有用吗?恰恰适得其反,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对中国的围追堵截,反而围而不死;遏制封锁,反而遇挫愈强。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军事实力任何国家不敢小觑。这都是美国围堵政策逼出来的,美国陷入了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的怪圈,难道还不值得反思吗?

美国和周边国家都应该明白,现在和中国合作还可以有互利共赢的机会,待中国突出重围发展起来,再想和中国合作,中国则要查查你有没有不良记录

“9·11事件或许再现

正由于美国犯了上述三大错误,将给美国带来致命的硬伤,即美国重返亚太之日,很可能就是恐怖分子重返美国之时。

现在是美国深刻反思的时候了。既然现在提出重返亚太,那么就证明,美国曾经有过离开亚太的悲伤记忆。

当时为什么离开亚太?还不是因为力不从心,捉襟见肘,实施战略收缩的结果。现在的情况又比那时候好多少?美国的经济遭遇二战以来所未有的危机,国内失业率居高不下,国际上恐怖威胁风声鹤唳,美国哪里还有精力和实力到亚太地区来扩张,到南海来多管闲事?美国能管好自己的事,能保证自己的人民不遭到恐怖袭击就不错了。

中国又没有挑战你美国的利益,你跑到亚太来围堵中国干什么?你把战略重心转向亚太,你后院的安全谁来保护,你就不担心发生第二个“9·11事件啦?

因此说,真正能够挑战和打败美国的不是别人,恰恰是他自己的错误决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