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多少国宝流失西方?/摩罗

(2009-02-09 09:48:04)
标签:

国宝流失

西方掠夺

分类: 历史的源头及故事

                               有多少国宝流失西方?

                                      摩 

    虽然中国的博物馆里没有关押西方国家的文物,西方的博物馆里却关押着千千万万中国的文物。这些文物都是从哪里来的?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些凝聚着华夏先民灵魂的文物流落到洋人的家园里?地球人都知道,那是西方列强侵略和殖民中国时,掠夺而去,偷盗而去。无论是逼迫中国购买鸦片的英国使者,还是火烧圆明园的联军士兵,还是到中国来进行探险和考察的美国学者,他们很多人都是这些文物的抢劫者和偷盗者。

    也许有几千万件中国文物在外国人的豪宅里失魂落魄地痛哭,我们这些华夏子孙最多只能像探监者一样,偶尔隔着玻璃看上一眼,无法跟它们说话,无法送上慰藉,更无法解救它们的悲惨命运。

    让我们浏览一下吴树先生在《谁在收藏中国》一书中给我们列举的相关数字。

    ——英国各博物馆、图书馆共收藏中国历代文物约130万件。其中,大英博物馆收藏中国书画、古籍、玉器、陶器、瓷器、青铜器、雕刻品等珍稀国宝有3万余件,流失海外的中国古代绘画精品几乎都在馆中。这些文物珍品涵盖了近7000年中国历史,其中许多都是从未面世的孤品。商代青铜双羊尊、西周康侯青铜簋、邢侯簋、敦煌壁画、汉代玉雕驭龙、唐代黄玉坐犬等,都是该馆的镇馆之宝,它们大多是在近代殖民时期从中国非法劫掠所得。

    ——法国各博物馆、图书馆收藏中国历代文物约260万件,卢浮宫博物馆羁留中国文物达30,000件以上,其中原始社会的彩陶器、商周青铜器、瓷器的收藏量达6000多件。其分馆吉美博物馆还收藏中国文物数万件,占该馆馆藏文物总数一半以上。其中历代陶瓷器12000件,居海外博物馆中国陶瓷收藏之首。此外,巴黎等市立博物馆的中国文物收藏数量均与卢浮宫不相上下。法国国立图书馆收藏敦煌文物达10000多件。这些文物均是在近代殖民侵略时期从中国非法掠夺所得。

    ——日本大小博物馆收藏中国文物近200万件。仅东京国立博物馆一家,就藏有中国历代的文物珍品9万余件。其中珍品、孤品不计其数,远远超过中国国内的普通博物馆。自1931年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被日本掠夺的文化财产共1879箱,破坏的古迹达到741 处,被抢中国文物多得无法估计,仅战后日本方面自己统计的数字就有360万件。著名的北京猿人头骨化石,在日本侵华期间失踪,据研究者估计,很可能被日本军方偷运回国。前些年中国学者在日本寻找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行为,遭到日本官方的制止。

    ——德国各大博物馆都藏有大量的中国古代文物,据该国相关刊物披露:有据可查的总数大约在30万件左右。这些中国文物主要是通过两种渠道来到德国: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抢得、20世纪初借考古为名从中国盗得。

    ——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设有10个中国文物陈列室,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该馆几乎一半收藏品是中国文物,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竟然将中国文物确定为该馆的主打收藏对象,现有始于新石器时代、迄于清的陶瓷2000多件,玉器1200多件、青铜器部约有800件,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收藏中国玉器最丰富的博物馆。仅最近30年通过走私等非法手段流入美国的中国文物就有230万件,这个数字不包括殖民时代从中国掠夺和偷盗所得。

    ——俄国当年从中国掠夺的文物珍宝也数量惊人,仅仅一个圣彼得堡的东方研究所,不仅有来自圆明园和故宫的中国明清时期文物,而且还有更为珍贵的敦煌遗书1.2万件,该书藏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中国本土。而我国国内现存的敦煌遗书也只有2万件,其余则被英、法、日、奥、瑞典等国瓜分。

    假如中国有朝一日果然终于有点富强了,针对外国首先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那些凝聚着中华先民智慧、血肉和灵魂的文物,从外国博物馆中要回来,从强盗的后代手里要回来。那些文物是中国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是中国人生命的一部分。由于它们的失散,中国从肉体到灵魂都是不完整的。不要以为把租界收回了中国就完整了,不要以为把香港澳门收回了中国就完整了。我认为,即使把西方列强从中国人手里掠夺去的所有国土(比如库叶群岛之类)都收归中华,中国依然会因为那千千万万的文物被迫躺在强盗的家里而不完整。所以,我们必须像解救被劫持的人质一样,解救那些可怜巴巴的文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