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六一儿童节,如何救助地震孤儿/摩罗

(2008-05-29 09:05:49)
标签:

救助孤儿

社会出力

政府出钱

分类: 我的blog

六一儿童节,如何救助地震孤儿/摩罗

社会出力,政府出钱

    汶川大地震给我们留下了相当多的孤儿,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孤儿救助问题。

    孤儿救助问题,是慈善事业中最为复杂的问题,因为此种救助不但持续时间特别长,而且关系到人之为人的各个方面。救助一个病人,一般来说只要提供足够的医疗费用就行了。救助一个孤儿,除了金钱的帮助之外,还关系到他的身份认同、心理成长、精神发展、感情慰藉、教育目标、就业前景等等方面,这是一个全方位的救助,需要社会许多方面、许多部门的介入和配合。
    最好的救助方法,当然是发动社会各界人士领养,因为这样可以让孤儿拥有一个真正的家。一个在社会上有位置、与社会结构完全一致、有父母、有亲戚朋友、有正常伦理关系、有社区身份的家庭,能够给孤儿提供最全面的救助和保护,也能提供比较完整的社会认同和身份认同。
    希望政府尽最大可能地准允条件合适的家庭收养四川地震造成的孤儿,对于具有收养意愿的家庭,在计划生育政策上放宽要求。为了让这些孤儿具有好一点的成长环境,我们一定要解放思想,在政策限制面前一定要有变通能力。
    对于那些既无人收养也没有其他监护人的孤儿,政府可以将他们委托给社会贤良人士主办的孤儿院,抚育、教育、培育的所有费用,由政府支付。
    也许我们不妨趁着讨论地震孤儿救助问题的机会,全面地考虑一下中国孤儿的救助问题。中国社会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很多孤儿和弃婴,他们并不像四川地震中的孤儿这样,能够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虽然政府也一直在为这些不幸的孩子出力,但是受惠者占比例可能不是太大。绝大多数孤儿和弃婴,都是社会在自行帮助。由于社会救助机制不健全,这些人得到的帮助是有限的。
    为了让这个不幸人群生活得更好,政府一定要从垄断慈善事业的迷局中走出来,一方面应该放开手脚让社会贤良人士进行慈善救助,另一方面应该给这些举办慈善事业的贤良人士予以资金支持。政府应该减少对官办慈善机构的投资,因为那些投资被衙门消耗太大,救助弱者的效用很小。政府应该尽可能多地给社会上的慈善机构注入资金,因为这些由贤良人士举办的慈善机构,兴办善事的自觉性强,文化素质和精神境界也比较高,所以救助、培养、慰藉孤儿的效果比较好。
    在往后的几十年中,中国应该切实进行社会建设,包括慈善事业的建设。建议政府允许并鼓励中国的宗教组织腾出一部分精力,从事慈善事业。事实上很多基督教组织和佛教组织一直在从事慈善事业,政府可以放心地将孤儿交给这些具有救助孤儿意愿和经验的慈善机构,并给这些机构予以巨大的资金支持。千万不要担心这些具有宗教背景的慈善机构给被救助者进行宗教引导。让这些孤儿变成基督徒或者佛教徒,这对孤儿自己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精神出路。相比于常人而言,这些孤儿更加需要得到这种精神慰藉。政府应该充分理解这些孤儿的此种精神需求。再说,这些年大量国民皈依各种宗教,为什么一定要提防这些受救助的孤儿皈依某种宗教呢?
    对于宗教组织之外的贤良人士救助孤儿的热情,政府也应该予以支持,这种支持包括政策上的、精神上的、资金上的。虽然所有这些慈善机构,事实上都可以通过各种社会渠道,筹集到相当多的善款,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政府的支持。所有的孤儿救助机构都应该为每一位孤儿建立模拟家庭,所以这种机构的费用可能特别大。对于社会筹措不足部分,我认为政府应该全部补足。
    总之一句话,慈善事业应该由社会举办,政府应该给予充分的资金支持。也就是社会出力,政府出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