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读书札记(兼搜书买书) |
三言两语的读书笔记(二)
摩
20030830
1965年1月5日,在菲律宾国际乡村改造学院培训班开学典礼上,晏阳初用这样的誓言作为给新生演讲的结束语:“我对我的上帝和生我养我的土地起誓:我将用我的双手和灵魂投入工作,直至打碎将我们的人民束缚在贫困、无知、疾病和自私之中的锁链。”
人类其实可以分做两部分,一部分是充分占有并消费着大量社会资源的幸运者,一类是无法合理占有社会资源的不幸者。
通常的情况是,占有社会资源很多的人将自己的幸运归结为自己的出色的素质和智慧,无法占有资源的人将自己的不幸归因于自己愚钝和晦气。
只有像托尔斯泰和晏阳初这样兼具良知和判断力的少数人懂得,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不正义。于是他们用两种方式行动起来。托尔斯泰寻找着放弃(自己主动)和限制(用制度遏制)贵族特权的各种可能性,晏阳初通过乡村改造运动提高不幸者捍卫自己权利、创造自身福利的素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晏阳初从美国耶鲁大学毕业,赴法国为欧洲战场的华工提供志愿服务——教中国工人识字,后来在中国大地上致力于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工作几十年,得到文明世界的充分肯定。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他将中国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的经验在亚洲、非洲、南美洲的广大地区推广,产生了更大的影响。
托尔斯泰和晏阳初这两种方式的目的是一致的:消灭不正义,创造一种和平、正义、幸福的人类社会和人间生活。
托尔斯泰和晏阳初都是幸运者,是真正的上流社会人士。但是他们不认为自己的高贵来自自己的智慧,而是认为这些都来自不正义,而且为不正义导致了他人的卑贱、贫困而深怀痛苦与愧疚。他们为社会改造所做的全部努力,既是为卑贱的弱势群体谋福利,也是为自己的高贵良心谋安宁。
这两种方式的行动者都是圣人。《告语人民》一书的编者在序言中介绍说:“1943年4月,哥白尼逝世400周年全美纪念委员会,推选晏阳初与爱因斯坦、杜威等并列荣获‘现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十大伟人’殊荣。1955年10月,美国《展望》杂志评选他为‘当前世界最重要的百名人物’之一。他被人们尊称为 ‘平民教育之父’;‘真正的哲学家与人道主义者’;是一位‘具有坚定信仰和丰富想像力的英勇学者,是劳苦平民心智与精神的解放者’。”这些评价指向同一个意思:他是上帝的使者,爱的圣徒。
知道托尔斯泰是圣人的中国人多一些,可是很少有人知道晏阳初这位平民教育会的创始人也是圣人。
二十世纪中国为数不多的伟人中,最可以当得起“圣人”称号的就是晏阳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