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育儿 |
虚构文学是培养想象力的最好文化产品
摩
(1999年,我参与了钱理群、王尚文等先生主编的一套学生课外读物——《新语文读本》的编写工作。图书由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后,受到中学生的喜爱。为了让这套图书更适合学生阅读,2006年,我们对这套读本做了全面修订。下面是我在修订工作的后期,向编委会提议增加虚构文学作品的一封信。我的建议有幸得到诸位同仁的赞成,编委会根据我提供的选文为修订版增加了几个中国现当代小说单元。)
诸位同仁:
这几天我根据刚刚出炉的《新语文读本》修订版目录统计了一下虚构作品(包括小说和童话)数量,觉得虚构文学作品还是少了一些。
小说是现当代文学的主流文体,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两百年来世界精神文化在小说中表现得最充分,从这个角度说来,我们决不可忽视小说。此其一。
其二,小说也是两百年来虚构文学的主流文体,人类精神、情感、想象、幻想的最微妙之处,最多地表现于小说之中。个体生命的最深刻的活力、最本源的创造力,跟人类的想象力、幻想力密切相关。而虚构作品就是帮助个体生命培养想象力、强化想象力的最好的文化产品。如果一个学生对虚构作品没有基本的了解、接触,如果他不能接受虚构作品的熏陶和感化,那么他很难说是一个完整的人。所以,《新语文读本》应该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虚构作品。
其三,当下的现实是,学生接触虚构作品的机会基本被扼杀得差不多了,题海战术已经把他们的心灵变成了色彩单一暗淡的世界。中国人在整个成长过程中,在适合接受虚构作品熏陶的人生阶段,基本上没有这样的权利和机会。到了他们年纪大了,即使有时间有权利接触虚构作品,可是这时候他们已经完全走不进这个世界了。这种情况想起来甚感悲哀。其实这是我们民族潜在的文化危机和精神危机之一种。
我们的这套读物,本来就是反对着这种文化格局而存在的,理应对这种潜在的危机具有针对性,甚至多少应该具有一点补救和挽救的野心。所以,我觉得突出虚构作品,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编写战略,和一种重要特色。
读本目前的面貌,虚构作品的比重我认为低了些。
能不能高中卷、初中卷各增加两个小说单元,增加部分当为中国的现代小说,因为中国古典小说已经比较多了。古典小说除了几种白话小说,其他在阅读上都有点障碍,再说感受模式和情感模式跟现代人也多一点隔膜,所以少一些为好。另外,我们增加中国的现代小说而不是外国小说,有利于提高母语作品的比例。编写此书之初,我积极提倡多选外国作品。在目前外国作品已经比例较高的情况下,我转而积极提倡增加母语作品。就小说而言,母语作品可能最有利于学生体会语言的鲜活生命力。
我最近在为修订本寻找选文时作过统计,中国当代短篇小说,平均每篇一万三千字。要想为中学生从中选出三千字五千字的作品,虽未必比登天还难,跟入地相比,我看基本相当。
好在我正在兴头上,如果大家同意增加那四个单元,我愿意把这任务全部揽下来。
粗浅的想法,供大家参考。请石兄群发给参与修订的编委同仁可好。
敬祈编安!
(文章修改为:)
虚构文学是培养想象力的最好文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