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教育·育儿 |
我想这样做父亲
摩
对于孩子的教育,也许在孩子出生之前就已经开始了。现在我的孩子出生已经五个多月,盘算如何教育孩子,盘算自己如何做父亲更是正当其时。我知道这是个幸福而又艰难的事情,这份艰难目前还没有真正展开,所以我说这只是盘算。
我盘算得比较多的,不是自己要怎样做,而是警戒自己不要怎样做。主要有三项。
第一,不要要求孩子成为拯救世界的伟大人物。
中国读书人的一个基本情结就是拯救世界,什么治国平天下,什么内圣外王,伟大得不得了。从孩子识字开始就给他灌输这样的东西,多半会让他走火入魔。因为这种情结很容易蛊惑一个热血奔涌的少年人的心灵。我年轻时候也受过这种蛊惑,现在到了这个年龄才知道,拯救世界的想法是不好的。我想不要引导孩子去读别人编造出来的少年拿破仑、少年毛泽东的故事,然后成天迷恋着怎么像他们那样去拯救世界。那些企图通过拯救世界来成就自己的伟人之梦的人,其实不值得我们学习的。我认为引导孩子做一个善良的人就足够了,只要对天下的苦难富于同情心就足够了,只要愿意以自己微弱的能力对苦难的人们实施微不足道的帮助就可以了。
第二,不要要求孩子成就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
许多人强调有志不在年高、志当存高远,恨不得人人都做出开天辟地的划时代功业。一个成天寻找机会建功立业的人,不但会扭曲自己的心性,还可能给别人造成祸患。他几乎可以肯定是一个不愿意脚踏实地做小事的人,因为任何小事都不足以惊天动地也。而一个不愿意做小事的人,多半会成为世界的破坏性因素。因为这个世界只有毁灭性的事业才是惊天动地的。假如一个社会增加600万人口,那是由600万母亲一个一个生出来的,十分具体也十分平凡。可是希特勒他们杀灭600万人口(犹太人),马上成为惊动世界、载入史册的伟大事业。所有建设性的事情都是小事,而那些惊天动地的事情几乎都是从破坏和毁灭中产生的。我想引导孩子心态平实地做事、做那些微不足道却于世有益于己有利于心有乐的小事,这样的人才是身心健康的人,这样的人组成的世界才是和平、和谐的世界。让孩子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这比什么伟大的事业都更加重要。
第三,不要要求孩子成为自己的复制品。
做父亲的很容易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理解世界的模式来理解世界。中国的父亲最喜欢强制孩子按父母的理想发展,而不愿意尊重孩子本人的志向、趣味、愿望。比如影响巨大的《傅雷家书》老是跟孩子说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告诉得清清楚楚,对孩子的教育偏于灌输和强制,这不利于孩子按照他自己的眼光来观察和思考,只能把孩子引导到自己的模子之中。最近我读到一本英国人的著作《玛利·琼斯和她的圣经》,生长于偏僻农村的小女孩玛利·琼斯这么喜欢《圣经》,竟然提出要买一本《圣经》。在那个时代和那样的家庭,他的这个愿望简直有点奢侈。她的父母都是贫穷的纺织工人,他们没有圣经也没有能力阅读圣经。可是他们无条件地尊重和支持孩子的愿望,让她积攒六年终于买到了一本《圣经》。玛利·琼斯虽然成长于贫寒的环境之中,可是在买《圣经》和读《圣经》的过程中,精神成长得很好,终于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善良的平常人。
总而言之,我想鼓励孩子积极践履那些小小的善良行为,学会从点点滴滴的建设性的小事中修炼自己,成为一个身心健全的平常人。
第一次知道有父亲节,第一次知道这个节的日子是4月15日,正好我刚做父亲不久,乃写下这么几句话,作为对父亲节的纪念。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