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小牛——宇阳控股(实地调研)
(2011-01-13 21:39:06)
标签:
宇阳控股大海的唇港股价值投资实地调研思想的轨迹股票 |
分类: 证券投资 |
宇阳控股(00117.HK)实地调研报告
2011-1-11日岁寒、shark、浪漫和我一行四人来到深圳宇阳科技,由于事前与公司已经约好,因此见面非常顺利。宇阳控股的执行董事、财务总监徐博士亲自接待了我们,谈话两个小时,整个过程轻松愉快,shark做了全程笔录并最终整理成稿,在此我们对shark的辛勤付出深表感谢!
以下是我们整理后的交谈记录(为符合上市公司披露的相关规定,相关内容在此可能略去):
1.请介绍公司的行业地位、产品竞争力及有无价格优势
徐:117MLCC(片状多层陶瓷电容)的技术在国内属于领先,在中国,技术应属第一,数量在全球第八,占5-6%。目前,MLCC在技术最先进属于第一梯队的,是日本的4家企业:村田,MURUTA(龙头), COYOTA, 京瓷,TDK, 以前还有松下,现在卖给前四名了。三星以前与117同一水平, 现在刚刚超过117, 因为MLCC应用范围极广,只要有CPU的电器都会用到MLCC,他是属于资金设备密集型的企业, 一般的民营公司不会这么下达本钱和精力去轻易模仿,国营企业由于存在立项,研究,定产等各方面缓慢的反应速度, 不具备复制这样的企业的前提条件。 三星从日本村田全套挖人,来做生产配套,多余部分用于销售,但是大多数品牌厂家不会采购三星的货品,因为MLCC价格本身相对于配套的产品来说成本微乎其微(约占1%),但每台处理能力强的精密机器(如手机)上面的使用量大,制造商会考虑到小部件出大问题的可能性。排在宇阳之后的是台湾国巨和华新、0603,0605,设备很陈旧,也不具备生产体积精巧的0201,0402(是117的主要产品)等电容的能力。另外一家传说中的潮州三环, mlcc产能不到100亿片。是做基于mlcc之上的其他的产品。不是117的对手,早些年前,117的产量就超过了800亿片。价格优势是,当117还有20%多的毛利润的情况下,日本厂家已经没有利润了,价格还比对方低20-30%。117对于日本企业来讲,具备成本优势,对于韩国来讲,具备合作的公平性优势,比如,IPHONE不会找三星来提供电容,原因:竞争对手,未来隐患。行业趋势是在增长的,行业约年复合增长25%;并且,目前日本,美国企业正在找117来做ODM。
2.你认为这个行业的壁垒和门槛是什么?
徐:117是最后进入此行业的企业,之后再也没有其他企业进入。其原因在:
1,
2,
3,
3.宇阳的产品比风华高科高端,为何毛利率反而低呢?
徐:在宇阳的主流产品中, 与日本和三星竞争, 必然会有价格竞争。与国内所谓龙头凤华高科相比,后者的账面毛利率29%,表面看起来高于宇阳的25%左右,这是因为风华高科的产品是0805, 体积大, 运用于大体积的产品,如洗衣机等, 117不愿意生产,别人都不做,因为浪费机器的生产能力。所以凤华高科在这一部分,的议价能力相对高,但是利润会很波动,并且毛利润率高并不意味着纯利率高,风华高科的磁粉是自己有的。117如果在将来的能力强了,也会考虑往上游走一部分。每个机器当中需要的有些电容,是属于边缘性的产品, 这方面具备很好的议价能力。
4.请讲一下成本构成?还有原材料价格波动对成本、毛利率的影响?
徐:对于117的影响不大,磁粉,镍,锡,极少量的铜,和盖子是117的MLCC的主要结构材料。
原材料成本对于117来讲, 没影响, 一直都是往下降的,
117产品的成本构成: 材料 40%
制造费用,水电,20—30%,
其他是设备折旧和人工。
关于设备折旧:设备按照10年折旧,30到50年使用寿命,技术持续时间方面非常长,台湾的70年代末的设备现在还在用,因为当初先进的产品,目前仍然有很大的市场需求。
目前最大的短缺: 工人的人工问题和耐心问题
5.上次申请的优惠税率到2010年底就截止了,2011年以后申报情况如何?
徐: 2011年将到期的15%优惠税率,不用担心,今年2季度会再申请, 也肯定能再次获得。
6.公司汇款期比较长,是否可能产生坏账?
徐:回款期: 经营现金流: 都是正的,应收帐款回款期比较长, 属于行规,月结, 60到120天,加上10几天的汇款期。这么多年,所有的应收款损失不超过300万
7.宇阳的客户主要是哪些?
徐:117的客户目前涵盖国内的手机,家电等前十位的几乎所有厂商,如长虹,康佳,海信,海尔,TCL, 联想等,目前有300多家客户。
8.能否介绍下安徽的产能扩张进度?
徐:安徽厂房:4,5月份设备到位, 第一期XXX万。投资的考虑是,1,区域布局需要,长三角;2,现有的东莞的厂房使用已经到了极限,人工(流动性大比人工贵更有影响),运输,交货期,用电等限制。3,5年后一定会超过东莞。
9.能否具体讲一下明年会增加多大的产能?
徐:3年以后的产能会超过现有的,今年(2011年4,5月)先投XXX万的设备将到位安徽产区,由于需要看市场的变化来决定速度,客户的需要不是主要问题,有些外国客户的ODM的产品也要看看是否价格合理才决定做与不做。主要问题是量体裁衣,还是以自我能力的滚动为原则,目前肯定不会增发。
10.看到东莞、安徽还有些空置的地皮,公司有没有出租和其他的计划加以利用?
徐:除了生产,没有其他考虑,也没考虑出租,因为不划算。 10万多一亩买的东莞和安徽的厂房,安徽100亩。没有其他房地产打算。只会专注在MLCC产业或延伸。
11.关于SAP的应用
徐:2008年开始用, 全系列使用, 涉及到的数据量特别大, 规格品种型号特别多。
12谈谈公司未来规划:
徐:117策略: 2年内, 与日本的距离缩短到2年,每个新产品需要一年的推广期,这样的话,实际的差距缩短了很多。3到5年内,做到全球前五名。等将来扩厂后,设备多,产能大,客户会更多。
未来的市场策略:尽可能做本国的, 好沟通。国内客户占大头,不同地方的人有区域抱团,对于本国没有的产品,国外也会找117做代工。
目标: 埋头做这个行业, 让日本人甩不过我们。目前有个现象是,日本在成本的困扰下,加上很慢的反应速度,逐渐有支撑不下去的现象。
13.公司是否会考虑增发配股?
徐:要看情况,现价这么低, 不会在这个价位配。公司财务方面,资金充沛, 足够使用。
14.您怎么看公司目前的估值?
上市时由于包含手机业务,定价定的比较低,只有七倍PE左右;不过对于我们这样的公司,由于市值不大,机构兴趣不大,所以股价没有被炒作也很正常,香港这样的情况应该不是我们一家。
结论:宇阳科技是一家踏踏实实,专注在mlcc行业的企业,比如,目前的主流产品,0201已经和日本厂家在同一条线上,0201的产品线越来越丰富。当然,在几年后的发展壮大后,也会涉足与该产业有关的延伸行业,包括一些被动元器件。由于公司在2009年已经将持续带来亏损的手机业务明智地卖出,现在更加能够在mlcc行业中做专做大。在实际生活当中,家用电器,手机的更新换代的需求在人们生活当中是持续增长的,电视的单机用量大,手机得应用总量大。仅手机在2010年全球的GSM手机的容量就超过了13亿,每一个中高端的智能手机上面使用的mlcc就超过500片,智能手机的趋势一定是未来的主流,例如,根据GFK调查,2010年诺基亚的智能手机在中国的出货量都占到了60%的比例。其他的家电产品中运用mlcc,尤其是像宇阳的主流产品的需求也会是非常可观的。这个行业的复合增长率在25%左右,利润的增长速度更快些。
主要风险: 1,竞争当中, 会有一到两家的日本或台湾厂家退出市场, 在这个阶段, 会有一个挣扎的时期,价格很低,对于117来讲, 这个现象过去就好了, 只是多赚少赚的问题。2,技术研发的速度一定要加快,还有要注意人员的质素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增加员工压力,提高效率,在细节上做好,需要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化。
管理层印象: 踏实,务实,比较实在
个人估值
按照预计, 2010年的每股盈利应该在0.12港币左右,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脑、(液晶)电视、蓝牙、上网卡等信息产品,由于这些产品更新越来越快,因此117有点像隐形消费股,目前动态PE7倍、PB大概是0.7。考虑到其主营已经发生改变,市场应给与较高估值,因此合理价位应该在1.2港币以上,目前价位0.83,仍然属于低估。05-09年间117的MLCC营业额年复合增长19%,2010年上半年同比增长29%,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仍录得8%的正增长,实在令人惊叹!如果按照目前最近这几年约30%以上的增长率来讲,股价或许还可以再看高些。
不过由于本人持有少量该股,看法或许有些偏颇,各位投资人还需谨慎对待。
附2011-1-13发布的正面盈利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