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普医疗

标签:
大海的唇股票年报思想的轨迹投资竞争优势个股研究乐普医疗 |
分类: 证券投资 |
一、公司概况
公司成立于1999年,目前主要从事冠状动脉介入和先心病介入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主要产品包括血管内药物(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系统、PTCA 球囊扩张导管、先心病封堵器、导丝及其他介入产品等。2009年营业收入5.65亿元,利润3.3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3.5%和64.31%。支架系统是公司核心业务,2009年占主营收入78.14 %,毛利贡献达91.16%。负债比例不高,ROE为35%。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中船重工集团,持股比例47.45%。公司总经理兼技术总监蒲忠杰持股14.89%,其配偶张月娥通过美国WP公司持股7.63%。目前总市值约230亿元。
冠心病疗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外科搭桥手术和介入治疗三种方式。介入治疗具有疗程短、创伤小、疗效显著等优点。药物洗脱支架是目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首选器械,缺点是药物涂覆载体的聚合物会引发晚期血栓并发症,虽然发生率仅3%,致死率却很高。
三、市场份额
目前,支架系统终端售价由卫生部统一招标定价,而支架出厂价格由生产商与经销商协调定价。从波特五力分析来看,目前国内支架市场的竞争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支架生产商内部竞争,二是上游生产商与下游经销商之间的利益竞争。
行业内竞争点分析:新品推出+营销能力
新产品推出能力(自主研发或首仿)是取得竞争优势的前提条件。新产品推出可以(1)提高市场份额;(2)抑制新进入者,维持较好竞争格局;(3)新产品售价较高,有利于提高综合毛利率。事实上,由于患者对性能更好的新产品存在一定的需求刚性,产品更新换代是行业向前发展并获得高额回报的驱动力。优秀营销渠道是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保证。
医院是销售链核心环节,是支架系统的最终销售平台,掌握着不同品牌支架进驻的选择权。同时,由于患者对介入手术及支架系统的认知水平有限,医生在是否需要做介入手术、使用什么品牌的支架、使用多少支架等问题上起到关键性作用。因此,医院才是支架产品的真正消费者。
经销商“承前启后”作用明显。营销能力强大的经销商,特别是掌握大型三甲医院的经销商,是整个销售链中的稀缺资源,生产商对其依赖性较强。另外,经销商掌握着医院人员及手术医生的细节信息、各医院支架使用情况、其他厂商产品情况等重要商业信息,是生产商掌握市场动态的重要信息来源。因此,生产商仍处于竞争的相对弱势地位,终端售价对出厂价的传导效应仍明显。医院的销售链核心地位不可改变,其获利部分难以压缩,终端售价下调后的利益削减压力将直接传递给上游经销商及生产商。目前市场情况下,支架生产商直接渠道控制能力不强,各厂商产品差异度不大,且支架产品占营业收入比例极高,在销售链上仍依赖于经销商。终端价格对支架出厂价的传导效应将比较明显,终端售价下调对生产商利益的影响将大于经销商。
有资料显示,从1994年强生研制出全球第一个可临床应用的冠状动脉支架系统开始,美国支架系统市场竞争格局历经多次演变,市场领导公司从曾经傲视群雄的强生,到后来居上的盖丹特(Guidant),再到专注于微创医疗细分市场的波士顿科学。
因此目前乐普医疗虽处在支架子行业的三甲之列(第二),未来受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冲击,其市场地位仍可能产生较大的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