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价值投资者的四个思考

(2008-05-08 09:03:15)
标签:

价值投资者

投资

股票

大海的唇

巴菲特

财经

分类: 证券投资

作者:财富方舟  文章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a5355401009kn5.html

 

思考(1):

对于资产的定价,我思考过很长的一段时间,也有一些想法:
  资产的价值在于经营,资产的市场价代表了市场的平均经营水平。很多企业的价值不等于其净资产的市场价,原因是: 价值主要是衡量资产经营团队的经营能力的。
  若经营者将所经营的资产立即变现,则资产的价值就应等于其可变现的市价。若要保持继续经营下去,则资产的价值会因当前经营者的经营水平而对比市价有所变动.
  其中一些不成熟的结论如下:
  1.对于管理水平一般的企业,其股票的投资价值就应约等于其对应净资产的市价。
  2.对于处于竞争性行业的国有企业,其股票的价值一般应低于其对应净资产的市价,事关你的资产被小偷管着必然要掉价。
  3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比同行平均水平低的企业,其股票的价值也应低于其对应净资产的市价
  4.只有盈利好的垄断行业以及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其股票的价值才应该比净资产的市价有所提高。
  5.在竞争性行业中,即使是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预想其10年后的经营情况是很不明智的. 因此,我们买进超过十倍市盈率的股票时,一定要考虑它的成长性.如果企业能够因成长而使投资在5~7年以内回本,投资这些企业才会比较稳健………..

 

我们这些所谓的价值投资者,挺多只属于价值博彩者。
  要多问自己几个问题:
  1.你对所投资行业的具体运作情况有多大的了解?
  2.你了解内部员工及竞争对手对企业的评价吗?
  3.你认为你所掌握的信息是真实,及时,并且比较全面的吗?
  4.自己对国家的宏观经济运行的预测能力,对利率走势的预测能力真的很好吗?
  5.........
  
  价值博采者要想命长一点,一定不要把投资过分集中。。。。

 

建立在企业制度及企业文化基础上的企业持久性创新能力,是企业拥有核心竞价力的最大特征。
  在竞争性行业,创新是获取超额利润的最关键因素。
  而处于行业平均管理水平的企业,其经营的资产收益率基本上是与贷款利率相当的。。。

 

思考(2)

“成长”对于价值投资非常重要?
  对此我最近几年的观点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投资领域最具风险性的思考模式就是对成长性价值的盲目乐观,不是所有的“成长性”都无价值:只有当因成长而增加的价值明显的、持续的超过与此相对应的成本时,“成长性”才能创造价值。“成长性”创造价值的案例是非常罕见的,只有具有特许经营权或竞争优势或进入壁垒的公司才能创造“成长性”价值。具体可以做这样的阐述:销售或利润的增长在表面上仿佛意味着投资者将获得更多的收益,但增长通常需要更多的资产(比如更多的应收帐款、更多的存货、更多的的设施与设备、更多的管理费用等等)来支持,而这就要么追加投资或发行更多的股票、要么使用留存收益、要么借款增加负债,这些都是削减价值的因素或为成长而付出的代价。总之增长需要新的资本投入而资本都是有成本的,当资本成本吃掉了新投资所带来的所有好处,那么所谓的“成长性”并不对价值产生额外的影响。

 

思考(3)

价值投资其实就是拣便宜货,但是国内投资者把注重基本面的选股策略都当成了价值投资。其实一个公司基本面的“好”有两种情况,一种“好”就是俗称的白马股,总是与蓝筹股、行业龙头、基金重仓等称谓联系在一起;另外一种“好”就是与其价值比起来便宜,包括了跳水股、PT股、*ST股等等。前面所列的清单更多的是前一种“好”公司,所以价值投资者可以参考,但不一定能买,毕竟贵呀!
  国内股市找几个便宜股真难哪!当然容易了大家都赚钱是不可能的。但是千万别去和几个“美女靓仔”太亲热,大家都认为好的公司、安全的公司并不具备投资价值,由于基金参与比较多,甚至连波段操作的投机价值也没有。

价值投资就是投资被低估的价值,只要价值被低估那么就值得投资者关注而不在乎其是好公司还是坏公司
  PT股、*ST股只要价值被低估那么也会成为价值投资者的关注目标只是它们的价值评估是个难题,也许它们的价值本身就为零或负,不存在低估的问题了。
  
  这份清单的目标是那些价值客观存在并易于理解与评估的对象。
  
  现在的问题是价格太高,价值被低估的程度几乎没有,关注这些公司的同时也要关注其市场定价,只要背离空间出来了就是价值投资者开始着手的时刻。。。。。
  

思考(4)

在格雷厄姆的意义上,价值投资就投资流动资产减流通负债的实净值高于价格,并且有安全边界的股票。这是在1929年以后数年股市极度低迷的非正常状态下的理性选择。到了巴菲特,市场变了,根本无法找到这样的股票,即使有也是不健康的,因此他在“价值”的基础上加入了“成长”的因素,这个成长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行业有了选择,就是所谓的“能画到纸上”的,其实就是最终消费品行业,由于有非常强的品牌效应,因而有了垄断性。顺便说一句,巴菲特并未长期持有港口、公路等公共事业之类的“垄断股”,与国内人的理解有非常大的差异,根本原因就在这里,巴菲特的垄断是成长意义上的,而不是收益意义上的。二是对公司的管理开始关注,就是管理层对股民负责任。管理的好坏直接体现了公司市价超出其净资产的部分,并且也是对公司长久发展的保证。因此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是针对当时的市场环境作了调整,从本质上说也是非常理性的选择。
  在中国目前股价普遍高估,股权结构扭曲,市场呈现新兴加转轨的特殊情况下,对价值投资的理解和运用一定要有发展,唯此才符合其理性的核心实质。相反不能拘泥于教条,也不能过于推崇某洋人的具体方法。
  由于国内股市的确不讲诚信令人失望,但是在市场混碗饭的人需要冷静面对,但不能自暴自弃,也不能玩世不恭,毕竟不管是不是自己的钱,乱投最终是有报应的。
  理性、并不断探索尝试也许是比较合理的选择。
  反市场潮流而动是比较高的境界,不随波逐流是起码的原则,过于迷恋市场的热门股、白马股最终是一场空,通过内部消息,坐庄操纵是短命的,试图造市并引导市场潮流也许只是在美好想象中的无奈选择。

 

投资者与投机者最实际的区别在于他们对股市运动的态度上:投机者的兴趣主要在参与市场波动并从中谋取利润,而投资者的兴趣主要在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和持有适当的股票。对待价格波动的正确态度是所有成功投资的试金石。股市行为必然是一个令人困惑的行为,否则稍懂一点知识的人就能获利。投资者必须着眼于价格水平与潜在或核心价值的相互关系,而不是市场上正在做什么或将要做什么的变化。
  
  巴老与格老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他们都是着眼于价值的实质而不是市场先生的情绪化报价.
  
  关于成长性价值我只认同巴老的那一类,即---具有特许经营权或竞争优势或进入壁垒的公司的创造“成长性”价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