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港股是避风港、陷阱还是宝藏?

(2007-09-04 21:55:11)
标签:

证券/理财

分类: 证券投资

    中央政府金融改革的决心和速度超出了我的想象,谁会知道他们这么快的开始推行了港股直投的业务,这是我基于原来对于中央的理解所不可以想象的。要知道这样政策不同于QDII之类的业务,其代表着本质性的变化和趋势。事实上对于港股的投资早已有之,许多大陆投资客组团香港旅游,然后开个账户投资港股,但那是“出去容易回来难”,中央政府对于外汇的管制相当严格。如果允许直投港股,那么意味着大陆资金更加方便和容易的进出,这个一旦失控将会产生巨大的问题,尤其是这次直投所涉及的投资金额不受年5万美金的限制没有上限,这意味着什么恐怕商业嗅觉敏感的投机客们都很清楚,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国之所以能够置身事外主要受益于我们的金融屏障,中国金融领域的封闭是一把双刃剑,同样,中国金融领域的开放和国际化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旦我们在政府市场化调控能力还没有成熟和强大的时候就赶船下海,其后果有可能是很严重的,无论什么领域只要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就不要太过于相信中央政府的执行能力了,有他们不敢管、不能管、管不了和管不动的时候。还是那句话,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尤其涉及到金融领域的改革更加复杂和艰难,这种困难绝对不是把几个伤痕累累劣迹斑斑的国有银行包装上市那么简单。很难想象这个政策竟然会不设上限?也许只是试点,也许只是不明文规定上限。由于一些技术细节,港股直通车计划被推迟,这种推迟可以推测出中央政府的慎重和一些可能出现的变数。涉及到控制投机资金进出和反洗钱等问题,中央政府不能不对于这个政策的推出程度、节奏都有一个谨慎的把握,要知道闸门一旦打开想一切尽在掌握就不太容易了。

   

    事实上内地投资者可以方便的进行对外资本投资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也是金融改革必然的历史大趋势,是藏汇于民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手段,把国家的风险分散到个人身上,对于投资者也是拓宽投资途径和投资领域的大好事,然而投资品种和渠道多了并不意味着就能提高收益率。港股直通车相当于到香港当散户,QDII相当于买基金,对于一般的个人投资者来说,能够到香港当股民也许不是机会而是风险,一句“套牢全中国、解放大香港”给了我们很有益的提醒,对于香港乃至今后的全球资本市场的投资,更加是一些有一定投资基础的专业人士的事情了,海外投资可能面临的风险和未知远超出很多人的想象,这也是股神巴菲特谨慎涉及海外投资品种的一个原因,当然他身在美国,投资机会本来就多多,而我们身在中国,对于近在咫尺的香港许多H股和红筹股,可能有比香港人更加真切地感受和认识。你可以购买耳熟能详的腾讯、李宁、蒙牛、招商局、华润、中石油、中移动……但你也要知道,了解并不代表你就能更出色,对中国市场的足够了解不还是一样套牢了整整一代中国人。伴随着香港十年的一派繁荣景象,港股也是一路飘红的,当然其疯狂程度也许和A股比显得步履蹒跚,但你凭什么认为A股市场会成为港股是标杆?跟着疯子跑迟早你也会疯,当然你或许会希望能够在疯的时候短炒一波,但香港的足够开放和足够国际化足以让你多年骄傲的经验瞬间化为乌有,那是一个既是天堂又是地狱的地方,可不像我们现在的A股市场论公斤卖股票,那个市场是在疯起来不够疯(与我们正在经历的A股市场相比)而在恐惧的时候非常恐惧的市场,成熟市场恐怕更多的是在下跌这一方面远超过你的想象。另外,那里的投机客才真正叫得上翻云覆雨激情澎湃,并且相当有技术含量,所以一瓶不满半瓶晃荡的你最好别去趟这个水。

   

    投资香港市场,你准备好了么?

 

(本文转载自北山投资http://beishaninvest.bokee.com/6435188.html)

 

 

更多推荐文章:

香港股市对内地投资者魅力几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ff7ae401000c4l.html

未来两年最好的投资机会是港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ff7ae401000c9w.html

认识香港市场潜规则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ff7ae401000c7v.html

H股:资金洼地?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ff7ae401000c9x.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