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使”到“为”
古文中有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语言学家称之为名词作状语。如“卒皆夜惊恐”的“夜”。在这个句子中,“夜”是一个名词,它是充当状语成分的。
名词作状语这种语言现象提出的意义在于,让人们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比如“其一犬坐于前”,有人可能就错误地理解为:其中的一只狗坐在前面。
名词作状语在古文中比比皆是。
遇到名词作状语的现象,在翻译的时候,需要在这个名词(名词性短语)前加上相应的介词。比如,名词是处所方位,就加上介词“在”,当名词(名词性短语)表示对象时,就加上介词“对”“用”“使”等等。
下面看看可以在作状语的名词(名词性短语)前加上哪些介词。
1.像。犬坐
隶属
客待之 兄事之 斗折蛇行
人立而啼
猱进而鸷击。鳞次栉比
星罗棋布
云集响应
2.在。山行
夙兴夜寐
东市买骏马
上使外将兵
左刻清风徐来
3.用。笼养之
船载以入
石青糁之
车载斗量
4.往。复前行
从小丘西行
5.按照。法皆斩 功宜为王
学而时习之
6.每。日扳仲永
岁赋其二
日新月异
乡邻之生日蹙
日啖荔枝三百颗
7.当着。面刺寡人之过
此恨绵绵无绝期
名词作状语
刀耕火种
谓前为状谓后补
其实,
惊天地、泣鬼神,汉语词汇、短语,意思是天地震动,连鬼神也感动得流泪。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