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宣城前往芜湖的天门山。
到了景区却得知山体维修不开放,我们在江边浏览了一些辅助景点,又远眺“天门”雄姿,寻找最佳“机位”。适逢小雨,L君想坐轮渡;我和W君觉得武汉的轮渡坐够了,正好旁边有一铜佛寺,于是各取所需。
寺庙大同小异,无甚记述。
L君江上归来,分享了美照。
天门山最著名的依然是李白的诗:《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下一站:当涂李白墓。
李白墓位于当涂县太白镇谷家村。迎面一高大牌坊,上书四个大字:“诗仙胜境”。墓园面积颇大,典型的江南园林建筑,无外乎楼台亭榭,中有一池,水草丰美,貌似藏鱼卧虾;池边照例矗立着李白举杯邀月雕像(这老李演技不佳啊,老是一个造型,呵呵)。来到青莲书院,一主人模样的中年男子正在向顾客介绍着什么。我环顾了一遍悬挂的书画作品,目光最后落在柜台上摆放的书籍上,见有《李白传》几种,问他哪个好,他马上推荐了一本;我又问有无印章,他翻开扉页,给我看盖有三方大小不等的三方印章,分别刻着“太白遗风.”、“青山李白陵园”、“青山李白墓千年守墓人姑孰谷氏第四十九代谷常新之印”的篆体印文,旁边手书着李白的几句诗。和他攀谈起来,原来当年他的先祖送给李白几亩地,后来李白死后葬于此地,他们家世世代代为其守墓至今——真是有情有义之人啊!
李白墓冢不大,高约两米不到,直径四米许;墓前立一石碑,上书“唐名贤李太白之墓”;两边摆放着许多祭品,多为美酒。W君拿起酒瓶晃了晃,多是空瓶,也有满瓶。我绕墓一周,聊表敬意。
园内还有碑廊、太白草堂等建筑,不及细表。
完了到不远的镇上找一饭馆午餐,另外一大桌人,嗓门大得声震大堂,令人欲聋。此前只知武汉人嗓门大,到此方知人外有人,呵呵。
下站采石矶!
采石矶位于马鞍山市西南的翠螺山麓,与城陵矶、燕子矶合称"长江三矶",而采石矶以其险峻山势、绮丽风光、众多古迹居三矶之首,有"千古一秀"的美誉。
采石矶传说是李白醉后捉月、坠江而死之地,诗仙之死也充满诗意——我泱泱中华不愧为诗之国度啊!
远眺采石矶,无论高度、方圆、乃至山顶上的楼宇皆与武汉东湖的磨山颇为相似。牌坊上是郭沫若手书的“采石矶”三个大字(老郭的题匾真是不错);进到园中,眼前一片小湖,中有一岛;周边建有木板栈道,信步其上,心旷神怡。
天气阴雨,树木茂密——老天如何对我等如此之厚啊!
一道护城河模样的运河环绕着整个景区,信步前行,步步皆景。中遇林散之纪念馆,进去走马观花之。另有太白祠、圆梦园等景点。拾级而上,半山腰有李白衣冠冢;山顶高楼名“三台阁”(三台是汉代对尚书、御史、谒者的总称,即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合称"三台"——引自网上),可惜我们到时已关闭。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牛渚(即采石矶)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采石矶还有一著名战事:南宋虞允文曾在此以少胜多,大败完颜亮率领的金兵;可是如今只有一座“虞公亭”似乎表明人们并未遗忘,但大多数游人对此一无所知。


天门山
李白墓
采石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