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L君跟我说:放假了,去哪里玩几天吧?我本来也有此意,顺口就说:去安徽吧,主要寻访李白足迹,加上休闲,来回5~7天,驾车不远,合适。于是想再凑两人,一来热闹,二来省点钱。但找来找去,只找到W君,三人就三人吧。我提出了一些大致的景点:西塞山、小孤山、采石矶、当涂李白墓、桃花潭、滁州等。L君做了攻略(现在的年轻人就是会做功课,呵呵)。
十三日一早,我们三人在学校集中,我驾车直奔黄石而去。武黄高速免费了,下来时被收了1.5元,看来是走了几公里收费的,呵呵。
一路听导航的,也不用操心(想当年我和老Z去宜昌、神龙架、秭归时也没用导航,照样有去有回,现在没有导航似乎寸步难行了),在市区穿行了一会,就到了江边。我停好车,一行三人下得车来,却得知景区由于维修而不开放,我们仨并不失望,反而有些庆幸:料想景区并无多大看头,远眺山形,感受一番就已足够。那山和我想象中的差不多:深入江中百十米,大致上是一个半岛,自然此处江面略窄,当年东吴在此铁索横江阻止晋军东下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身边蜻蜓乱飞,我戏称“西塞山前蜻蜓飞”;忽然发现远处的江面上飞着一只白鹭,真是应景!
西塞山最著名的自然是张志和的《渔歌子》和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了。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我正好戴一顶斗笠,既可以叫“青箬笠”,也可以称“蓑笠翁”,呵呵。
西塞山怀古 (唐)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堤坡上正好看到一条长长的铁锁链,姑且认为就是刘诗中所咏的“千寻铁锁”吧——两首诗中的意象都找到了。呵呵。
下一站去小孤山。小孤山是我当年上大学从武汉乘船顺流而下时每次都看到的景致,直为千篇一律的江景上突兀出这座“孤山”而惊叹。
路过黄梅,我提议去一趟四祖寺,二人自然没有异议。
黄梅有老祖寺、四祖寺、五祖寺。老祖寺W君住过几次;五祖寺我去过,那就挑个大家都没去的四祖寺好了。
禅宗四祖道信。上次去咸宁见过的印禅和尚好像就是该寺住持。无甚特别好记述的,无非走马观花而已。
离开黄梅前往安徽,不久便看到交通指示上有“龙感湖”,那就是“不敢越雷池一步”中的“雷池”!一路上沿雷池大道行驶很久,望江县还有“古雷池”,不知跟黄梅的龙感湖是什么关系。
迤逦来到江边,只见一座孤山赫然而立,那自然就是此行的目标之一——小孤山了。从前从江上看以为是一座孤岛,现在从岸上看原来与岸相连,套牌东坡的诗句就是“横看成岛侧成半”,呵呵。
小孤山目测相对高度不足百米,上有寺名“启秀寺”,由于面积不大,依山而筑,颇为精巧,僧人似乎只有一两位,我与一位僧人搭讪,对方方言太重,于是借故放弃了。上山有几条路径,两边树木成荫。我们拾级而上,竟然有两座峰顶!俯瞰长江,浩浩汤汤,往来货轮络绎不绝;对面一山遥相呼应,原来是与小孤山“纠缠不清”的“彭浪矶”!
小孤山最有名的诗是苏东坡的《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山苍苍,水芒芒,大孤小孤江中央。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峨峨两烟鬓,晓镜开新妆。舟中估(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下得山来,来到江边四处眺望一番,江中不时有大鱼跃出,似乎是翘嘴,如果路亚应该很好钓;但现在长江全面禁渔。小孤山最前面隐隐有三头(三个头)小岛,我戏称“小姑有孩子了”。
本想夜宿江边民宿,但不巧的是,有房间的民宿因为水管问题而停水;另一家有水却无房。只好悻悻离开,到望江县城觅一旅舍栖身,无话。
西塞山
小孤山
彭浪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