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攥汤子
提起东北的美食,就不得不提一提“攥汤子”。《舌尖上的中国》共播出了二季,大江南北、华夏东西的美食也搜罗了个八九不离十,却唯独没有东北“攥汤子”的一丝身影,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说实话,“攥汤子”真的算不上是一种美食,色、香、味、意、形五个方面的标准,它一个也沾不上边。它太普通,普通得跟东北的农民一样,毫无出奇之处;它太质朴,质朴得跟东北的黑土地一样,没有任何特殊的味道。但也正因为普通和质朴,它才曾经成为东北农家夏季必不可少的应季食物。劳动累了,造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攥汤子”,心里就踏实了,身体也舒坦了,劳累也随之消失了;热了、饿了,吃上一碗“攥汤子”,清清爽爽、酸酸溜溜,就心舒神爽了。吃“攥汤子”,其实吃的就是这种感觉,吃的就是这种质朴,吃的就是这种原始的、来自于大地的、不假任何雕琢的味道。一碗“攥汤子”,或是热气腾腾,亦或是酸酸爽爽,都是它自身的真实写照,就像东北人一样,热情、质朴、直爽、纯真,使人难以忘怀。
“攥汤子”,还有人叫它“酸汤子”,折中的一种叫法是“汤子面”。叫它“攥汤子”,是从它的制作方法上来的。因为以前制作“攥汤子”,基本上不借助工具,只不过是找一块儿小铁片儿,折成漏斗形,用手将面从漏斗口部挤出来。因为主要是用手攥出来的,所以叫“攥汤子”。叫它“酸汤子”则是从它的味道上来的,因为它微微有点发酸,所以又叫做“酸汤子”。
夏季是制作“攥汤子”的好季节,但一些愿意吃的人家,冬季也是不放过的。过去,一到夏季,东北的农村几乎家家都要做上一季“攥汤子”。加工好的苞米碴子是制作“攥汤子”的原料。用清水将苞米碴子浸泡发酵,这一般需要十天左右的时间。在这期间,几乎每一天就要换一次水,以防止碴子腐败。到了用手指就能将碴子捏得粉碎的时候,浸泡工作就完成了。接下来就是水磨。这时,家里安有石磨的人家就忙开了,不是这家来磨面,就是那家来磨面,反正是闲不着。上磨前,细心的人家会将泡好的苞米碴子用清水反复清洗,直到异味消失才上磨,这样才能保证做出的“攥汤子”只有纯正的酸味,而没有异味。可是碰上懒人家,就不那么讲究了,直接就上磨,结果做出的汤子又酸又臭,难以下咽,最后就只好自作自受了。磨好面后就是“瓷面”程序,也就是把面里的水控干的意思。这要用一条布口袋将面装好,放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尽快将水控净。为加快控水过程,有的人家还要弄上一筐草木灰,将面口袋放到草木灰上,利用草木灰的吸水功能,加速脱水过程。如此这般,大约二三天的时间,面就凝成了一整块,这就算“瓷”好了,做“攥汤子”的前期准备工作也算告一段落了。看起来,这个小小的“攥汤子”做起来还真不容易,光这前期准备工作就得十天半月的,心急气躁还真做不了。面“瓷”好了,就可以做“攥汤子”了。可是别忙,做之前,那还是有点讲究的。首先是和面。面要和得软硬适中,太硬,攥不动,太软,不成形,都是不行的,这就要看和面人的经验了。其次是煮面。面和好后,就可以“攥”了吗?还不行,“攥”之前,还要先煮面。有经验的主妇都要先将面捏成一片片硬币薄厚的小片,投入水中煮熟,再捞出来备用。这是因为直接用生面“攥”,做出的汤子面会出现硬结,影响口感。直到这些都准备完毕了,我们的攥面大师才出场了。这可是一个技术活,没练习过的人那是干不了的,一次“攥”面量的多少、力量的大小,都会影响面的质量。熟练的主妇会将这些都拿捏得恰到好处,“攥”出的面不仅又匀又长,而且那场景也颇为好看。一口沸腾的大锅前,随着巧手主妇手臂的轻轻挥动,一条条金黄色的面条就飞落锅中,源源不断,就好像蜘蛛侠手中的丝线一样,收发自如。而不谙此道的主妇就没这般功力了,“攥”出的面条不是长就是短,大都碎碎糟糟的,不像样,这就免不了要在家里受窘了。还有那些不甘心看着别人吃的人家,就千方百计地想办法,有的就想出在铁皮上钻眼压面的方法。就是用一块白铁皮,上面钻上孔洞,再钉到木支架上,之后将木架横担在锅上,用手将面从孔洞里压过去。这种方法,倒是解决了“吃”汤子的难题,但质量仍然无法保证,不但压出的面条大都是极短的碎段,而且显得笨重费事,不似人家那样的挥洒自如,终究还是差了一筹。到底还是现在的人聪明,早就发明出了圆筒活塞式的压面机,将面放在里面直接压就可以了,一切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面煮好了,这时就可以吃了。有人嫌热,没关系,用凉水过两遍,就清清爽爽了。这时,就着一个咸鸭蛋,或是几根咸菜条,品尝着食物的原始味道,确实是一种享受。可有人偏觉得吃不惯,嫌汤子淡寡无味,也没关系,可以烹制点卤料浇在上面,口味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就和打卤面一样,花样百出。

现在的餐桌上,已经很难看到“攥汤子”了,甚至很多人听都没听过,更不用说见过或吃过了。这一传统的、乡村的食物,正在被现代人逐渐遗忘。好在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它成为了街头小吃的一种,使它还能在某些区域内顽强地存活下去。想吃了,就到摊点上去买一碗,回到家里,品尝一下父祖辈们曾经吃过的美食,也就算是对生活的回忆了。如果想亲自体验一下做法,也不用像以前一样大费周章了。到摊点上买回一块现成的汤子面,放到压面机里,直接压出来就行了,对技术没有什么要求的,但却缺少了“攥”面的感觉和文化的底蕴,那这面吃起来还有什么味道呢?
( 注:以上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下载)

这是压制汤子的机器,这是我自己拍的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