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方方球
方方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5,186
  • 关注人气:3,68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纪行(二)

(2012-08-11 12:38:39)
标签:

方方球

北京

方球厨房

哈尔滨

旅游

美食

分类: 外食及聚会

                                       北京纪行(二)

                                             ----老肖

  第一天

 北京纪行(二)
我们出发了-像样吧   北京纪行(二)
肖胖的车上生活-很满足的样子

    第一天主要就是两件事:乘车和住宿。先说乘车。虽然前一天取票不太顺利,但丝毫没有影响到我旅行的热情。儿子更是积极,早早就起来准备去车站。这倒不是他喜欢旅游,而是他出门时总是着急赶火车的一贯作风。我们乘坐的是从哈尔滨到北京的D28次列车,早晨八点多发车,晚上五六点钟到北京,很方便,也很快捷。别看儿子平时干啥啥不中的,这次乘车,却显得很老到,在哪候车、在几站台、几号线、几车厢都弄得很清楚,真的有点出乎我的意料。看到他表现好,我也很高兴,孩子还是一点点地长大了。D28次列车是一辆动车,银白色的车身,流线型的车体,美观精致,与以前方头方脑的绿皮老火车相比,真是天壤之别。我已经有很多年没乘火车了,乘坐这样的火车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造型的火车,很有点激动。儿子也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火车,很兴奋,“真漂亮啊!”他由衷地说。进入车厢,儿子更高兴了,笑得合不拢嘴,“真好呀!”可不是吗,整个车厢整整齐齐、干干净净:银白色的衣帽钩闪闪发亮,所有的座椅都是朝前的,而且带有扶手,能调节角度,前排的椅背上还装有能折叠的简易小桌,椅背上的口袋里还放有杂志,车厢里还有空调,能不好吗?儿子其实就是一个喜欢享受的人,每次到一个豪华舒适的地方都会十分高兴。他的理想就是以后能有一个舒适的大房子,有很多好吃的。这样的想法,我小时候怎么就没有呢?

 北京纪行(二)
儿子的同学-漂亮吧

    说来也巧,这次去北京,同行的还有儿子的一个同学。买票之前双方谁也不知道对方要去北京,直到出发前一天才知道大家买的是同一天的票,乘的是同一辆车!我想这下可好了,儿子有了一个小伙伴,旅途中不至寂寞,到了北京一同去旅游也能增加游兴。谁知儿子却是个闷葫芦,与他的同学既不打招呼,也不在一起玩。好在他的同学是个开朗的小姑娘,爱说爱笑,来来回回地在车厢中穿梭,使旅途显得很热闹。

 北京纪行(二)
两个小伙伴

    车开了以后,儿子很安静,就坐在那里看车上的杂志。我说你咋不看看窗外的风景呢?他说有啥看的,不就是草和树吗?这就是儿子,旅游的目的性很明确,就是到北京,看一下,赶紧回来,就像是完成任务。本来上车之前,他要带几本书,说是路上看。我没让他带。我以为小孩子出门,看风景还看不够呢,哪有心思看书。事实证明我错了,他根本就不看窗外!没办法,我只好独自欣赏车窗外的风景了。可是看了没多久,我也厌烦了,有点头晕眼花的感觉。车速太快了,有些景物根本看不清!路过的一些小站只是一闪而过,根本看不清地名。这就是凡事有一利就有一弊。动车在给你提供快捷的交通的同时,也使你失去了对沿途风景的欣赏。其实十年前我去过一次北京,但由于是去看病,心情烦躁,根本没心情欣赏北京的风光,算不上去过北京。只是记得火车主要走的是辽西一线,整个辽沈战役的战场走了大部,什么黑山、大虎山、塔山、高桥、彰武、锦州等,在车上都看得清清楚楚。还记得火车进入河北地界后,铁路两旁的耕地有了很大变化,真正是精耕细作的体现。整片土地,高高低低、沟沟坎坎,像被篦子篦过一样,细细密密、整整齐齐,全都种上了庄稼,与东北的粗放大垄有很大差别。可这次乘坐动车,只能看到窗外的绿色,其他的景观,基本看不到,使旅途缺少了很多乐趣。可就在这无趣的旅途中,儿子却找到了属于他自己的乐趣。起因是我带着他到相邻的车厢去上厕所,回来时看到有人在玩“三国杀”,儿子就停下来看。我对这种游戏没兴趣,就催他快走,谁知他却来了兴头,摆手让我自己回去,他自己留在那里“卖单儿”(东北土话,就是在旁边观风景的意思——作者注)。儿子本来是个小胆子,出门总是跟得我紧紧的,生怕自己丢了,这次能自己主动去玩真的不容易。我也很高兴,觉得他有了点独立能力,很欣慰,就自己回到座位上去了。过了半天,儿子没回来,我有点不放心,就过去找他,见他还在那津津有味地看人家玩呢!其实儿子很爱玩“三国杀”,在家里总希望我能陪他玩,但我对那玩意根本不感兴趣,很少陪他玩。看到他站在那里饶有趣味地看别人玩,我心里感觉亏欠了他不少。又过了半天,儿子回来了,乐滋滋的样子,很骄傲地对我说:“那些人玩得太差了,还不如我呢!差远了。”接着又得意地说:“我还帮他们打了一局呢,很快就把对手杀死了,帮他们赢了一局。”嚯,还有这样的事,难得他这么骄傲,对自己这么自信,看来成功真的是可以鼓舞人的信心的。我就故意问他:“他们怎么会让你玩呢?”儿子说:“他们有个人去厕所,我就替他打了。”看来玩牌也能促进交往,儿子平时基本不和陌生人说话,这次玩牌,什么也不怕了,真的是有进步啊。

 

    说话之间,火车到了北京站。一下火车,一股热浪扑面而来,人仿佛一下子进入了烤炉,炙热难耐。据说当天的气温达到了三十八度。相比之下,哈尔滨的清凉真的是一种享受。走出站台,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高大的北京站候车室,雄伟、气派,钟楼式的两厢,左右雄峙,显示出首都的庄严。儿子的同学的爸爸来接站,非得要把我和儿子先送到旅店,真的是很不好意思。我是最不愿意麻烦人家的,但盛情难却,以后再补吧!

 

    我们住的是天坛附近的吉龙宾馆。旅馆条件不错,价钱也不贵,标准间130元一天,相比哈尔滨来说,价钱差不多,只不过面积稍小一点。宾馆对面就是天坛公园,唯一遗憾的是不对着公园入口,要去天坛,还得绕行一站的距离,好在有公交车,很方便。

 

     人出门在外,最怕的就是不顺利。但怕啥来啥,入住宾馆就遇到了一点小麻烦,好在很快解决了。事情是这样的,我是在网上预订的房间,到宾馆后,我把身份证交到前台,前台就帮我查订单,很快就办好了入住手续,我就领着儿子去房间了。房间很整洁,设施也齐全,儿子高兴地在床上打了个滚,我则忙着整理背包。这时我突然想起,在网上预订房间时已经交了款,入住时不应再交款了,怎么刚才前台又向我要了130元的住宿费呢?我赶紧下楼去前台查找,心里又怕前台阻挠,要费唇舌。好在前台态度不错,查了一下订单,说是疏忽了,就把钱退给了我。我这才松了一口气,心里暗暗埋怨自己糊涂,不记事,至于刚才前台说的“疏忽了”是真疏忽了,还是有意疏忽的,就不得而知了,反正钱退回来了就阿弥陀佛了。 

    住宿办妥了,接下来的就是吃饭。这是来北京后的第一餐,为了不影响我在儿子心目中的高大形象,我想带他到好一点的餐厅去吃饭。来北京前,我就在网上查到一个餐厅叫“老浒记”,据说不错,离我住的宾馆也不远。可谁知找起来却很不方便。先是在宾馆临近找了一圈,目之所及,都是穷街僻巷,简陋破旧的小平房,狭小的院子,破烂的院门,院墙上抹着粗陋的水泥,跟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小县城的居民区没多大区别,“老浒记”根本不见踪影。没办法,只得到处打听,走出了很远,转过了好多条街道,还没有找到。就在我和儿子要放弃的时候,“老浒记”突然出现了。仿古的建筑,苍灰色的门脸,左右是一男一女两个石像,也不知如何称谓,嘴部前凸成喇叭口形,给人一种不安的感觉。进门以后,是一段较长的阶梯式的下行通道,坡度不大,渐行渐宽,尽头是一个长方形的小厅,有通道通向左右两边。正对面是一个纵向有两米多长的鱼池,几条尺把长的锦鲤来回游动,给人一种游园的感觉。鱼池后面是一个敞开的宽阔门洞,门洞两边的墙是用黑色石材贴面的,上面雕刻着花草图案,有一种古朴的氛围。进了门洞就是吃饭的大厅,十分宽敞,长宽目测距离大约有二十多米。整个餐厅是仿古建筑,墙壁是灰色的砖墙,壁上装饰着中国建筑上传统的回形纹,厅内有木质的立柱,四周有回廊。因为是地下,所以没有窗户。在凡是应该设窗户的地方,都用木条制成中国传统格子窗户的造型,上书一个“福”字。服务员一律头戴瓜皮小帽,上着旗人服装,但怎么看都是一个现代人。其实越往里走,我心里就越后悔,后悔自己不该来这里。我原以为这里不过是一个很平常的吃吃饭的场所,因为在网上有人说,他经常不愿意做饭就全家一起来这里吃饭。但当我一看到这个饭店的规模时,我就知道这根本就不是吃家常便饭的地方,这也可能是地区之间贫富的差异吧。在北京他们可能觉得这个地方就是随便吃吃饭的地方,可在哈尔滨这里就应该是请客的地方,而不是家人吃吃饭的地方。果不其然,菜谱一拿来,上面的价格就是中等饭店的价格,比哈尔滨同等的饭店稍贵一点。儿子却不在乎,拿过菜谱,相中了一份糖醋排骨,我本来想让他尝尝烤鸭,他却不吃,这正合我意,其实烤鸭挺贵的,我还不想给他买呢。我点了一个羊肉片。一会儿,菜上来了。我一瞅却傻了眼,菜码怎么这么小啊?真的是很出乎我的意料,感到心都发颤了!可能是见惯了哈尔滨的大菜码吧,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充满心间。哈尔滨的菜多好啊,满满的一大盘,看着就温暖、踏实。记得有一次在方正县吃得莫利炖鱼,直径足有四五十厘米的大铁盘,豆腐、粉条、大鲤鱼满满一大盘,小山一样,气势恢宏,热气腾腾,看着就食欲大开。今天的这两盘菜,一盘羊肉片,只在盘子中心攒了个小堆儿,与盘子的大小极不协调;另一盘糖醋排骨,只是在盘子的一端码了三层,所占面积不过盘子的四分之一。我数了数,二三厘米长的排骨,不多不少刚好十二块。羊肉凉凉的,没什么咸淡,滋味索然,排骨也不热,干干巴巴的,还有点硬。我摸了一下服务员拿来的碟子,感觉沙沙的,仿佛有一层灰在上面,就更吃不下饭了。其实我很不习惯在仿古建筑里吃饭,总感觉那里灰麻燎灶的,不卫生。这一下,更感觉饭菜里好像落满了灰尘,无法下咽了。由于心里面心疼钱,饭菜又不合口味,这顿饭我吃得是如同嚼蜡。好容易挺着吃完了饭,大约花了七八十元吧,我如释重负一样离开了这里。好在服务态度还比较好,价钱总体上还不算离谱,也算行了。

 北京纪行(二)
老浒记的鱼池
北京纪行(二)
老浒记的服务员
北京纪行(二)

北京纪行(二)

北京纪行(二)

北京纪行(二)
小巧玲珑的菜品
北京纪行(二)

    吃完饭后,儿子吵着要回旅店,他感觉太累了。其实我也有点累。但为了省得第二天抓瞎,我说先去天坛公园入口转一转吧,看一看行走路线。儿子又坚持陪我走了很长的路,结果大家都累得够呛,赶紧睡觉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