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呼兰河无传

(2009-07-15 19:00:21)
标签:

萧红故居

瓜蔓

呼兰河传

严肃文学

文化

分类: 胡言乱语

    前记:我们家三口人都爱看书,没事的时候就一人捧本书躺在床上看,三个人都戴眼镜,不用说这是爱读书留下的后遗症。每天我都在兢兢业业地鼓捣我的博客,晚上不睡觉,我不说自己在上网,而美其名曰俺在写作。老公有点气不过了,嘲笑我说:“就你这人还写作呢,你的错别字都改过来没。”俺不反驳他,俺用事实说话,喜欢我的人多的是,嫉妒的老肖眼睛发蓝。说起我老公那真是书呆子,勤奋好学,都这么大岁数了,还见天的背诗词呢。俺家老肖原来是光荣的人民教师,为了我,改行换了工作,来到呼兰两年了,现在在单位写史志,并且还负责编辑系统内的一本杂志。今天我睡觉的时候,听见老公在键盘上敲字,醒来后老肖通知我他写了点东西,让我给他发到博客上去。我没当回事,这家伙有点生气了,说我对他不重视。我说等周六我博客空下来时再发,老先生鸡叫等不到天亮,命令我马上发!先生们,女士们,请你们好好阅读一下我家老肖写的严肃文学-------《呼兰河无传》吧!

-------------------------------------------------------------------------------------------------------------------------------------------------------------------------------------------------

                                  呼兰河无传

                                               

    说起呼兰,就不能不提到萧红;提到萧红,就不能不提到《呼兰河传》。呼兰和呼兰河本是位于东北的两个不太知名的去处,只是因了萧红才文明于世。可以说,呼兰和呼兰河之于萧红,就像一棵瓜蔓上的两个瓜:萧红就是那瓜蔓,呼兰和呼兰河就是那两个瓜,虽然是呼兰和呼兰河哺育了萧红。

    对于萧红,人们大多只知她在呼兰居住过,具体于何时、居住多长时间、在呼兰发生过哪些故事等情况却不甚了了。其实,呼兰是萧红的故乡,她生于斯长于斯,是呼兰和呼兰河孕育了她的灵性和性格。萧红故居的后院,是童年和少年萧红的乐园,那里的花草树木和虫鸣鸟叫抚慰了她幼小孤寂的心灵。就是在呼兰,孕育了萧红的叛逆性格。那个充满了压迫与不公的大院和悭吝冷酷的父亲让年幼的萧红充满了不满,使她幼小的心灵饱尝孤独与心酸,也使她从小就同情下层人,为世间的不平而呐喊抗争。萧红一生中虽然只是在童年和少年时代在呼兰度过,但呼兰是萧红人生的起点,为她的一生定下了基调。

    人们对萧红的评价往往只注重在文学上的成就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而不注重她的人生。其实萧红的价值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她的作品,另一个就是她的人生。她的人生比她的作品更有意义,她对后世的影响主要的就是她为争取自由、爱情、独立而不懈地抗争。萧红之所以比同时代的她周围的文学工作者更受到后人的注意和纪念,就在于她人生之路的不平凡。在作家中,萧红是用生命写作的一员,她的作品就是她的人生,她不是以高高在上的作家的身份,俯视芸芸众生,带着悲天悯人的心态去写作,而是以一个参与其中的人物而写作。萧红之所以闻名,就在于此。

    萧红生命的起点是呼兰,她对命运的反抗也从这里开始。但在哈尔滨的生活却是萧红一生中最为重要的时期。在这里她接受了新的思想,学习了绘画和写作,而这是她一生活动的载体。在哈尔滨,她经历了生命中最艰苦的时期,无名、无地位、无生活来源,大冬天的穿着缀满窟窿的凉鞋为住宿而奔波,几乎病死,而这就是她与命运抗争的代价。这与后来的生活不同。虽然萧红终生漂泊、一生抗争,但离开哈尔滨后,她逐渐有了名气和地位,有了自己的朋友和关系圈子。而她在哈尔滨与家庭决裂时,却是一无所有,这是需要很大勇气和毅力的。

    时光流转,岁月如波。飘渺孤鸿,寻踪何处?萧红,一代作家,英年早逝,令人扼腕痛惜。时光荏苒,六十余年匆匆而过,而今已是物是人非。在哈尔滨仅留有一处以她名字命名的学校,就是萧红中学。而这也只是一个名称而已,并不存在思想范畴上的意义。哈尔滨人对萧红是只知其名,不解其人,更不用说对其精神的传承。呼兰作为萧红的故乡,依然落后,依然封闭。虽然学校和新区逐渐增多,却缺少文化底蕴。呼兰区政府虽然对萧红故居进行了修缮,但掺了石灰的泥墙却总是显得不伦不类。故居落成后,只是长时期地寂寞地摆放在那里,很少有人光顾,一如萧红一生的寂寞。故居外的世界里,也很难觅到萧红的影子。这种情形,让人不由得不怀疑区政府修缮萧红故居的真实用意,是政府在作秀还是不得已而为之。呼兰城郊的呼兰河仍然在不停地流淌,早、晚期间也是波光粼粼的,但水上却总是漂浮着一层脏脏的污物。河岸两边,堆满了各样垃圾,一到秋天,就露出大片的河底,仿佛几步就可蹚过河去。如此的呼兰和呼兰河,很难想象会孕育出一个萧红这样的人物。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英雄人物固然是一种悲哀,但有了英雄人物而不去爱护、不去研究、不去宣传,则是更大的悲哀。呼兰、哈尔滨是萧红一生中的两个重要驿站,可二地对萧红的宣传却少之又少,这不能不令人遗憾。在东北,特别是在黑龙江,至今还没有出过几个土生土长的知名作家,而萧红恰恰就是其中的一位。她的作品、她的人生、她在社会大潮中坚持文化的多样性和思想的独立性的观点、面对死亡时“一生遭人白眼,身先死,不甘,不甘”的抗争精神,都是对民族发展的贡献。她的《呼兰河传》真实地记录了当时呼兰社会人们的生存状态,虽然反映的是刻板、单调的生活,但却留下了呼兰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也为呼兰留下了一缕文脉。萧红去后,呼兰可曾出过一个如她一样知名的文化名人,可曾出过一部名世的作品?没有。追往事,惜流芳,易成伤。为问何人绘得萧红影?萧红去了,她的《呼兰河传》也去了。而今空有呼兰河,而无呼兰河传了。

                     

                                                      

                                                                    老肖2009年7月15日于家中

-------------------------------------------------------------------------------------------------------------------------------------------------------------------------------------------------

以前我老公发表在我博客上的作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