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姚明的尴尬——赢者通吃?

(2006-10-26 13:45:58)
分类: 读书·观影·生活

姚明的尴尬——赢者通吃?   曾经听过一位在国内颇有名气的社会学教授的讲座。在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之后,他提出了一个“赢者通吃”的概念,意思是说中国的奖励机制重复性太大,总是向那些已经名利尽收的人倾斜。他当时举的例子就是姚明:在NBA打球早已扬名立万,更不要说丰厚的广告收入,姚明俨然从中国小巨人晋级为中国小巨人富翁,可是国内的各项荣誉还是落不下他,像杰出青年,像感动中国,像当年的全国劳模。

   当时听了教授的分析,确实很不忿,已是“赢者”,还要“通吃”,可怜那些默默无闻奉献一辈子的人们,幸运些的死后可以追加个什么奖章,大多数只是淹没在人群中,留不下一丝痕迹。姚明是很厉害,可是也不至于十几亿的中国人就非得他一个代表;况且他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先天的身高优势,这并不符合“人生来平等”的伟大宣言。于是之前对他的态度还只是不冷不热,转而竟开始厌恶起来了。

   直到今天,百无聊赖地很想看电影,同学是个超级NBA球迷,极力向我推荐那部轰动一时的关于姚明的纪录片The Year of Yao,中文名是《挑战者姚明》。带着先入为主的偏见,对这种吃定一切(通吃)的称霸态度很是不屑。片子是讲述者是姚明在美国的翻译,这个年轻的美国人在与姚明朝夕相处数月之后,成了他的得力助手和好友,于是有了这部充满深情的纪录片。

   片子的前半部分展现的是姚明众人皆知的辉煌,国内外各界人士、媒体对他的赞誉有加:他是标志、是桥梁,是文化使者,甚至是救星。在我渐渐觉得不耐烦不想再看下去,影片终于从外界的视角转为姚明自己的心路历程。这个美国人作为姚明在美国最亲近的朋友,发现了姚明星光闪耀背后的不为人知的压力和无奈。他早已把自己归为与姚明同呼吸共命运的战友,于是能充分理解他的苦楚,并愿向全世界告知,这个小巨人不是非人类,他或许坚强些,勇敢些,但同样是内心脆弱的人。众人的赞誉和热望让他感到的挥之不去的巨大压力;赶场般的打球、拍广告、出席招待会给他带了丰厚的收入,却也使他身心疲惫。或许人们会苛责他为什么不能专心打球,但既然已经被作为一个标志矗立在那里,身不由己便不再是托辞,而是确实的感触。

 

   初到美国,他曾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更别说克服)的窘境:语言文化的障碍,那毕竟是一个与东方世界完全不同的地方;首场亮相一分未得,在场上被自己绊倒,像个不会打球的傻大个;NBA那帮傲气十足的家伙对他投以嘲弄的鬼脸,甚至恶语中伤。他曾一度陷入人生的低谷,那么无助和彷徨,但巨人的过人之处不只在于身高,还在于胆识和毅力,他最终克服了这一切。因为热爱篮球,因为确有实力,也因为真正相信和爱他的亲人和朋友,他开始如天降奇兵般创造奇迹。一步步走向巅峰之际,各方争相锦上添花,而事到如今,荣誉和名气实际上成了他的负累,起的很多的是副作用。他更希望大家关注的只是篮球,而不是他的国籍;他或许更愿意只是作为一个篮球运动员出现在NBA的赛场,而不用代表中国。他被推上风口浪尖,肩负“历史重任”;虽然年纪尚轻,超人的身高却早已赋予他托起一片天空的使命。

   看到这些,我感到自己的偏见正一步步瓦解——还有什么好不忿的呢?人前的辉煌其实又有多少真正属于自己。这个世界的残酷之处就在于有着太多的霸王条款,你得到一样想要的东西,它会附加一大堆你不想要却逃不掉的东西。对那些红得发紫的“赢者”有些人眼红,有些人崇拜,却很少有人真正看清。其实他们的处境相当尴尬,在“通吃”奖励和荣誉之时,实际上也“通吃”了压力和疲惫。

   这个时代只讲究外表的流光溢彩,讲究一切趁热打铁的炒作,讲究无限膨胀的轰动效应,结果又怎样——昙花一现般虚无的华丽,迷失在黑夜阑珊之际。

   111NBA常规赛即将战火重燃,姚明又站在了万众瞩目的风口浪尖,我这个对篮球不甚感冒的人也不由自主开始关注他的表现——在报纸上看到他那蓄了两撇小胡子,略显沧桑的脸,心里不禁默念:但愿姚明不要被这个颠三倒四的世界所左右,因为颠三倒四的我开始有点欣赏他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