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延河的今与昔(散文)

(2021-07-12 11:28:19)
标签:

历史

文化

教育

情感

时评

分类: 散文

延河的今与昔(散文) 

 

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延安人,我一直为延安的宝塔和延河骄傲,不仅因为延安是享誉全国的革命圣地,更是因为贺敬之回延安写的那首脍炙人口的诗作,早已通过课本和广播在人们的脑海和心灵里扎了根。所以不论在报纸上还是书本上,不论是在电影上还是电视上,一看到“延安”两个字,我就会为之振奋,为之骄傲,为之欣喜,尤其每次看到毛主席当年在宝塔山下漫步的那张照片,就兴高采烈地给别人介绍领袖身后那条滚滚的延河水,甚至不厌其烦地向身边的人介绍自己小时候在延河里玩耍的情景。

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延河水水量很足很大很有气势,宽阔处有几十米,深水处一人站立着探不到底,滚滚延河水湍急处一个强壮的大人都站不稳脚跟,平缓处清澈见底,如明镜一般。到了夏天,河边随处可见头上披着花手巾的洗衣服的女人。河水里有小鱼、蝌蚪,岸边有蜻蜓、蝴蝶,一派生机盎然。到了夜里,伴随着天空的弯月和星斗的微光,延河里蛙鸣此起彼伏。冬天靠近河边的人家会凿开厚厚的冰层,用铁桶扁担挑食延河水。那时还是孩童的我,就住在延安城里,经常偷偷跑到延河里去玩耍。夏天是去游泳,冬天是去滑冰,玩得非常开心快乐。最开心的是夏天短暂而美好的时光,不光是为了游泳,有时是为了摸鱼抓青蛙,有时是为了洗衣服,有时纯粹是为了消磨无聊的童年时光。

可是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延河水渐渐变小了,也变臭了,河里没有了小鱼、蝌蚪,连癞蛤蟆也很少见了,不要说到河里游泳了,就是衣服也没法洗了,这时候我离开延安到外地油田去工作,身边的朋友有幸去过延安后,回来向我抱怨说:“你们延安的延河净是些臭水污水,而且只剩一股涓涓的溪流,很快就要干了。”听了他们的话,我很悲哀,很失落。接着过了几年,我又调回延安工作,晚上,我领着妻儿到宝塔桥上散步,闻到从延河里散发出来的阵阵臭烘烘的味道,让人不由地掩住鼻子,尽快离开,不敢久留。这时的延河已经变成一条名副其实的让人惨不忍睹的污水河了。“滚滚延河水”只能出现在童年的梦里,出现在贺敬之的诗里,不仅让延安人大失所望,更让外地游客扼腕叹息。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突然有一天,我下班回家,看见延河滩上,彩旗招展,人声鼎沸,机器轰鸣,原来延河污水治理工程紧锣密鼓地开工了,到了晚上机器依旧轰鸣个不停,许多老老少少的散步者,好奇地爬在河堤上观看工人们在灯火通明的河滩里施工。人们终于明白,社会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治理延河周边的环境被政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

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如今延河终于变清了,已经看到小鱼和蝌蚪了,甚至能看到成群的野鸭了。有一天下班回家,在一处河湾,我竟然同时看到四只有三四斤重的野生鳖,真是让人喜出望外。到了夏夜,又能听到久违了的蛙鸣了。我的同事惊喜地告诉我,他在延河里看到过北方罕见的白色细腿尖嘴鹭鸶,还把用手机拍下的图片让我看。随着政府部门对环境治理的高度重视,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随着人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儿时那恍如梦中的延河又会回到现实里,我们已经看到更多的鸟儿来到延河里落户嬉戏,延河也成为延安的一大景观,傍晚到河边花草丛中散步的男女老少络绎不绝。

延河是一条了不起的河,她用自己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中国革命,在新时代又展现出光彩夺目的景象。延河的今昔之变迁,见证了人类发展从盲目到接受教训,然后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2021年7月12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