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晓平
真理是那些有好奇心的人去发现的,好奇心背后就是探索精神和质疑精神,老外的孩子从小看似不学习,其实他们是通过各种活动去鼓励孩子的好奇天性。我们总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实际上从这一点来看,已经彻底输了。
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对以下两个概念的理解:
第一个就是“劳动创造人”的说法容易引起误导,老鼠蜜蜂也劳动。是人类拥有脑力劳动,脑力劳动里面的创造思维和批判思维导致人类进化,简单的体力劳动只是辅助。是脑力的创造通过体力进行实践,然后总结以后通过教育来承传,后人在学习的过程中用批判思维提出质疑,然后探索和创新。
第二个是对好奇心通常解释成人类对新事物,新环境产生的注意和提问。其实远远不止如此,同时包括了人们探究原本一成不变的事物背后的东西,这种好奇心需要的不仅仅是学习探索精神,而是质疑精神。
中国人缺乏好奇心,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和长期以来的教育有关,我们的教育只告诉你结论,不告诉你发现这个结论的过程。只告诉你对错,不告诉你判断对错的标准和理由。应试教育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好奇心,抑制好奇心就是防止你质疑,因为中国很多东西经不起质疑。
好奇心给自身带来灾祸,这历史发生在一千多年前,同时也发生在近代。当有人对某些一成不变的社会现象提出质疑的时候,影响了某些人的利益,挑战了某些人的权威,于是受到残酷的打压,很多人由此丧命。抑制好奇心代表了环境的愚昧和落后,也代表了百姓受到奴役。
当中国人的家长津津乐道自己的孩子能够考出什么样的成绩时,哪里知道出题要比解题更重要,有好奇心去探究为什么这样出题的孩子大部分都考不出好成绩,会被认为是不务正业。而国外的课堂上向老师提问是一种常态,指出老师的错误能受到嘉奖。
人类发展初期是奴隶主先想出来怎么干活,然后让奴隶去干,谁敢问奴隶主为什么要这么干,所以说人类发展和走向人人平等是分不开的。中国的教育首先打压了孩子的平等意识,课本上的东西成了至高无上的真理,因为一质疑就会让很多东西露馅儿。
现在都是美国人设计出来产品,让中国人去照着做。这种现状难道是美国人造成的吗?完全是中国人自己的问题。我们总说苹果产品成本才多少多少钱,要是你真抱怨,那就是思维的问题了。是你没有把人家最值钱的部分算进去,而最值钱的东西就是创造。
过去奴隶造反,用破坏生产工具的方式,根本就不解决问题,而争取自身的平等才是关键。你找谁去争取平等?假如你能创造出能够像苹果产品那样带来利润的设计,美国人商人肯定会乐颠颠地帮你去干,有利可图,这不用去争取。
打碎身上的枷锁,首先要打碎束缚我们思想的枷锁。拥有一颗好奇心,探索那些一成不变事物背后的东西,质疑那些被人重复了上万遍的口号。而最能束缚中国人思想的东西就是很少有人意识到人生来就是平等的,师生、父子、上下级.....乃至党群关系。
最后友情提示一下,比方说在百度里面有些东西搜不到,并没有涉及色情,难道你就没有好奇心去探究一下搜不到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吗?大部分中国人都放弃了,幸福的生活留给那些充满了好奇心的孩子,当然还有成人。
附:
《旧约圣经》、《密释纳》、《塔木德》,为犹太教的核心经典,也是犹太传统与犹太思维的渊源所在。按照犹太传统,《旧约圣经》属于书面《托拉》,当初上帝在西奈山顶传给摩西时就是缮写好的;《密释纳》、《塔木德》属于口传《托拉》,是上帝口头传给摩西,并由贤哲们代代口耳相传,后来才结集成书的。犹太传统的看法是:书面《托拉》是一种普世经典,早晚会被世人所广泛接受;口传《托拉》则属犹太民族专有,是犹太思维有别于其它思维方式的终极秘密所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