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 塔木德《密释纳·种子》读后感
(2015-12-03 22:22:59)
标签:
密西拿.种子部塔木德 |
分类: 犹太书籍 |
各种观点:
1、读张平老师这个密西拿的时候我一直也反复问,读这个东西能学到什么东西呢?没想到张平老师在山东大学授课的时候,山大的同学也提出了同样的问题。我自己的体会是没接触塔木德
密西拿之前,一直接受的中国的书本教育,一个专家提出的观点提出来之后,作为学生只要去学习去接受就可以了,课本的问题的答案永远不允许有其他的问题和答案,否则为0分,问答题是标准答案,选择题永远只有4个答案,而读了塔木德之后给了我无穷的精神支柱,没有任何一个权威答案可以绝对至高无上的,我永远可以找到一个出口,找到自己观点的生存之处.
塔木德告诉我,一个人永远不会被任何一个权威观点压死,他永远可以找到一个切入点活下去。
2、数学不是思维体操,因为数学太难了,不适合大众,而且一道数学题分析角度也非常有限,不像《塔木德》,随便一个老鼠叼个面包屑问题分析来分析去,大家伙都能看懂,锻炼了人的思维,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杰出的犹太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
3、我不是过于迷信《塔木德》、《密西拿》,而是这部书是经过犹太民族几千年生存检验的,是本传世奇书。
4、抛开历史宗教因素,塔木德密西拿是一部极佳的头脑应变能力的训练大全,经常阅读可以是头脑思维变得敏锐,虽然我也日日夜夜冥思苦想塔木德密西拿的深层意义,但是至今还是没有太找找感觉。不管怎么说,经常读一读,能使脑子变得敏捷。
5、我认为犹太人从来不回避任何一个问题,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要解决(敬畏神),塔木德就是犹太人遇到问题大家伙一起解决的会议记录。我很纳闷为什么其他国家没遇到这么多的问题,或许也遇到了,自己私下解决。不记录下来?遇到了解决不解决怎么都能生活下去吧。可是犹太人似乎看起来很着急,总是很认真积极地解决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任何障碍都不能被忽视,都要被重视起来,都要勇敢地冲上去解决掉,所以犹太人从来不会拒绝一个自己的问题,困惑,其他人的提问也不会拒绝。不是因为他们天生好奇,一个人好奇可能是生来性格如此,一个民族好奇就一定有深层的原因(敬畏造物主)。好奇反应的是一个人对问题的不回避的一种态度,侧面也说明这个人平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太多,不得不解决。
6、为什么这个世界上这么多国家都没有像犹太人这样记录呢?在塔木德中做一件事情怎么这么难呢?祈祷,一会说坐着不行,一会又说应该站着说,一会又说第一顿饭吃完在祈祷,我真是被折磨疯了,大家统一规定一下多省事啊,怎么这么多讲究和规矩,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做件事情怎么这么难啊?!塔木德实在是太变态了!!不过塔木德我觉得和现实生活最接轨的,因为现实生活做一件事情的确如塔木德风格一样,总是出现千奇百怪的问题和情况。
塔木德读起来让人很泄气,面临很多问题,习惯了再回到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都很淡定了,都非常坦然了,如果遇不到问题反而心理发慌,咋么还不来问题呢??来问题以后就比较高兴了,进入阅读塔木德养成的状态了
。
7、以色列人通过塔木德传给后代一个本领,就是如何学会思考的本事, 中国可能更注重道德,勤劳,吃苦品质的传承。
8、读这本《密西拿.种子部》是为了体会犹太拉比是怀着怎样一种情怀,面临怎样一种处境去研究讨论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局面,学到了这种精神在今天才是最重要的拉比们讨论的内容根本不重要,因为时代变迁,可能完全都用不上,但是有了精神态度和方法就可以永远延续下去。
9、我觉得可能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女性更接近犹太拉比,重视直觉,更加重视具体事情的讨论,我甚至觉得女性的思维最接近上帝,大部分男性倒是思维僵化,如果没有读塔木德条件从小到大大量地看电视剧或者电影也能达到读塔木德的效果,因为塔木德讨论的东西和电视剧反应的现实生活很接近,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尊重生活现实。
10、《密释纳.种子部》这本书书下注释字太小了,而且还要反复看,所以很累眼睛,以后再版的时候能够换成保护眼睛的绿色或者米黄色最好了。我相信《密释纳》会成为永远的汉语犹太经典。
11、是对于传统中国思维的一种勘误的起头,能够促使中国人重新认识自己的文化.
中国人认识的"天"往往是高远和权威.以成败定胜负的思维着误导着一辈又一辈的政治家和左右民众的视野.《密释纳》确实是从一个遥远的理想社会,详细解释人们的精神世界和规则的联系.如果基督教传达的审判和救赎的声音还不够大的话,
那么对于原本律法的解释就足以警醒世人对于自身言行和思想的慎之又慎。
12、投资神舟飞船不如投资《塔木德》原版汉译事业,盼望好久国家能将《塔木德》原版翻译过来,原来久已关注的张教授开山了,大陆人之福。
13、中国投资的是"大项目",以色列投资的是张平一个人。投资,产出比哪个大?
14、《密西拿.种子部》导论读后感:
比较Jacob Neusner英文版的密释纳,张教授更倾向于以历史和中国人的角度来介绍这本书.而Jacob
Neusner则更带有宗教感情来介绍那种基于农业的理想社会.我想宗教感情也是理解本书的一个重要前提.这种宗教感情的体验在犹太人生活里是很丰富的,在学习希伯来语的很多中国人那里也可以体验到.但是对于一般读者,即那些连圣经知识也不具备的中国人,就可能发生译者也无可奈何的尴尬境地了.犹太民族是追求圣洁的民族,而很多感情则是基于圣洁才能理解的.
文/耶眈鎏留
前一篇:2014年中国两岸三地的慈善家们
后一篇:英文版塔木德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