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再游人工湖公园

标签:
国外见闻澳大利亚墨尔本旅游 |
分类: 我的旅游 |
澳洲-再游人工湖公园
2006年的一个清晨,到住地附近的人工湖公园散步。顺便想看看几年了,有什么变化。
街道上车来车往,没有人走动。附近有间小学,学生正在向校门走去。
学生横过马路过对面学校的地方,两边路旁地上,各划了一条粗粗的黄线,有个穿了红黄相间背心的老太太,手里拿个有面小红旗的牌子,示意要过马路的学生和接送的家长,要等在黄线的两边。有几个人了,她才会把牌子一竖,很威武的站到街道中间,示意人们过对面,来往车辆都乖乖地停下,让学生与家长全都过去了,老太太收起牌子站到路边,才会继续赶路。
去人工湖的路上,有个小树林。树木、野花与小草,仍然很茂盛。
仍然是那么些树木,好像树木就是那么多。一点没变似的。
小桥倒是换了木板,重新油漆了。以前是褐色的,板块也残旧,有些还有裂痕。现在是全新的了。
空旷的草坪同样修得很好。还是有人在散步、跑步、溜狗和骑自行车锻炼。
湖水浅了很多,听说好长时间没下过透雨了。本来天气预报星期四会下雨,但是没有下。
海鸥仍然静静地栖息在木栏杆上。肥大的野鸭慢悠悠地来回走。
时间真的象停止,一切都象几年前。
清明时节大雨后,人工湖的水位升高了,水漫到了湖边。
清晨散步,本来已经很干净的街道,更像是纤尘不染。路边的草地,经过雨水荡涤,尘埃尽去,青葱嫩绿,十分可爱。
路过的小学校外围,是用铁丝网围拦的。
铁丝网上有根藤,与铁线网紧紧纠缠,真正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什么力量都分不开它们了。恐怕一直到死,它们都不会分开。自然景物的忠贞了。呵呵。
发上几张新拍的照片。作为已发上的《住地街道和人工湖公园》一文的补充。
在公园湖边,看到一种植物,很像一种芦苇。后来越看,越像复活节休息时,大家烧烤时用的香肠。
我原来办的梦里家园论坛有朋友看了本文所配的图片,告诉我:你所说的“芦苇”就是结了红蜡烛的那个,在咱们中国也有,上海卖花的常常拿来配花。
我说:看你的意思,那个不是芦苇?就是像香肠的那个“红蜡烛”,开花时好像是芦苇呀。真正的名字叫什么?不会就叫红蜡烛吧?然而,也真形象,看着像香肠,更像红蜡烛呢。哈哈。
他说:里面的东西是白的,我以前掰开看过。确实像烤肠。它名字我一下子想不起,等我想起告诉你,你也可以问问澳洲的家人嘛,他们应该知道。一般沼泽地有。
后来,家园里有热心人写了回复,说这是“蒲棒”,还提供了在网络搜索到的信息:
【药 名】:蒲棒
【来 源】:为香蒲科植物长苞香蒲及其同属多种植物的果穗(药用其茸毛)。
【功 效】:止血消炎。
【主 治】:治外伤出血。
【性味归经】:甘、微辛、平肺、肝。
【用法用量】:外用:捣敷。
【别 名】:蒲捶、蒲厘(《本草图经》)、蒲槌(《本草衍义》)、水蜡烛实(《广东新语》)
【拉丁名】:Typha angustata Boryet Chaub
【考 证】:出自《本草衍义》。
夏季,河滩,芦苇疯长,浩浩荡荡的一片绿野。入芦滩,可见水边一种植物,昂然向上,叶狭长,中间,一根粗细均匀的棒子,硬硬地竖着,朝天。棒子黄褐色,尺长,有绒绒的毛,我们都叫它蒲棒。
蒲棒握在手里,沉沉的。回家置屋檐上,曝晒,蒸去水分。晒干的蒲棒,乡里人用来驱蚊。无有不备。家家户户屋檐上,都铺满了。农村暑热,尤其是夏夜。晚上,劳累了一天的乡里人,终于可以躺在自家门前的竹匾里,乘凉。握着蒲扇,静静地扇。沉重的劳作,浑身散了架,这样躺着,很快进入梦乡。孩子们不知疲倦,一刻也不闲。乘凉的地方,插几支蒲棒,点燃,这些都是孩子们的事。蒲棒冒出青烟,丝丝缕缕,在夜色中四处飘散。烟很轻,不呛人,有水草的青涩味。蚊子被熏远了。蒲棒燃尽之前,不会再来骚扰。一支蒲棒,通常到下半夜,方才燃尽。孩子们依偎在大人身边。蒲棒举着几朵星火。月亮爬上树梢,夏夜渐渐清凉,村子里一片静谧。乡里人和孩子,都在做梦。
又是蒲棒绽绒的季节,洁白的蒲绒在秋风中轻盈地飞舞,像一些精灵,顺着风,飘呀飘,落在哪里,就在哪里扎根,恰似它的诗。
==============
敏思主页 同程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