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原之旅(9)华山

(2009-08-22 08:17:41)
标签:

旅游

中原

分类: 我的旅游

华山天险


  我们坐的,是洛阳到西安的5次旅游车,却准备在华山下车。因很难买直到华山的车票,要白白多交一些钱。
  火车到华山已是下午五时多。车站一位服务员很热情的介绍我们到招待所住下,还招揽我们到她家里办的饭馆吃饭,并推荐我们在她家办的代销点,买了来回索道票,次日一早去华山玩。
  早上,几经周折,去到华山。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西岳华山,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我已见识了“黄山天下奇”、“峨嵋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今能见识“天下险”的华山,觉得很兴奋。一车人中,似乎我是唯一的旅游狂热者。
  华山位于陕西省境内陕、豫、晋交界处。西距西安120公里,平均海拔2,200米。
  华山北瞰黄渭,南接秦岭,地处关中平原东部。《山海经》载“远而望之若华状”而名华山。据清人章太炎考证,“中华”、“华夏”皆籍华山而得名。
  华山是一座文化山,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内涵丰富。道教文化,杨氏文化,洞龛文化,围棋文化,碑石文化以及历史遗迹,神化传说和历代文人流传下来的诗文歌赋,构成了华山文化的主要内容。尤其是流传广泛的“劈山救母”、“赵匡胤卖华山”、“吹萧引凤”、“巨灵擘山”等传说,让华山充满了神奇美丽的色彩。
  华山也是一座充满侠武精神的山岳。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华山与黄河一脉相承,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经历了历史的磨砺,孕育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华山挺拔的山势所透出的峥峥风骨,也折射出了北方汉子的威武气概。武侠小说宗师金庸先生更是有感于华山的仙气、灵气和神气,把武侠中的最高论剑比武放置在华山,更使华山充满了威武的豪侠精神。
  奇险雄壮的华山,由一块完整巨大的花岗岩体构成。《水经注》说“其广十里,其高五千仞”,自然景观奇特而壮美。其主峰有三:南峰“落雁”;东峰“朝阳”;西峰“莲花”。其中南峰最高,海拔2160.50 米(然而,这个高度,比九寨沟路上红原的4800米低多了,呵呵)。三峰鼎峙,直插云霄,被称为“天外之峰”。
 

中原之旅(9)华山

 
  参观华山的车流人流络绎不绝。也许因为是双休日,人们都趁这个时间来华山游览吧。

 

中原之旅(9)华山

 
  我们坐缆车上去。下了缆车,经智取华山路,先上北峰。我因事耽搁了,所以后来一段很长时间,我只是独自一人行动。
  “华山自古一条路”,登临诸峰的唯一通道,险峻异常。这条路由北向南,贯穿北峰、中峰、东峰、南峰、西峰,计程约20公里。
  青柯坪东侧有回心石,劝人至此回心,因为往上都是险途,特别是千尺幢、百尺峡、犁沟和苍龙岭等处。干尺幢和百尺峡都是在绝壁上开凿天梯,宽度仅容一人,有“太华咽喉”之称;犁沟则东依峭壁,西临断崖,深邃莫测,传为老君铁牛所开。沟尽处名猢狲愁,可想而知崖壁的陡峻;苍龙岭两侧断崖深谷,白云如海,相传韩愈到此进退两难,自感生还无望,作遗书投于岭下,岭上今存“韩愈投书处”,以记其事。再如长空栈、“鹞子翻身”等处也都是华山有名的险景。
  走过“仙人砭”就到了“擦耳崖”。擦耳崖指北峰口至上天梯下的一段险道。路西傍悬崖峭壁,东临万丈深壑,古时这里路面非常窄,只能容得下一只脚,路的一边是壁立的岩石,另一边是峭壁,行人通过时,需面朝悬崖,肚腹紧贴着崖壁,双手扣着石窝,象粘在崖壁上的鼠类一般,摩面擦耳,横移而过。由于身体贴得太近,耳朵常擦上岩石,以致崖壁上的青苔把耳朵都染绿了。故称“擦耳崖”。现在虽然加宽了这一段险道,而且还加上了扶索保护,可相对而过的游人常常要侧身才能通过。
  明袁宏道有一首《擦耳崖》诗,把过擦耳崖的感受吟咏得非常形象生动:
    逋客时时属耳垣,倚天翠壁亦何言。
    欲知悬迳欹危甚,看我青苔一面痕。
 

中原之旅(9)华山

中原之旅(9)华山


  走过擦耳崖,要爬“上天梯”。才可从唯一的小道向金锁关走去。
  上天梯处,有一块高十多米的峭壁近80度地陡立于前,几乎直立的大石层面,凿了两行石级,石级凿得并不深,仅可放脚的样子,分别上行下落,每次只能一个人通过。石级极窄,两旁虽有铁链可作扶持,近80度的斜石,还是使人有点望而生畏。
  “天梯”虽然只是短短的十几米,好些人只是在下面徘徊张望,好像没有勇气尝试攀登。我不想久等,因为只有过了天梯,才可以通过苍龙岭和到金锁关等处。我仔细看了看这峭壁,估计凭自己的“功力”,上下绝对没有问题。所以,赶快站到愿意登天梯游客的行列,排队等候。很快便轮到了,我紧紧抓住两边的粗铁链,小心地向上爬去,弄出一身汗。

 

中原之旅(9)华山

 
  一会儿,上到崖顶,苍龙岭呈现眼前。苍龙岭是指救苦台南、五云峰下的一条刃形山脊,属华山著名险道之一,因岭呈苍黑色,势若游龙而得名。耀目的阳光下,只见长岭蜿蜒盘旋,两旁是万丈深壑,岭陡如削,好象苍龙腾空,被称为苍龙岭真是名副其实。据说,苍龙岭全长约1500米,开凿石阶246级,此岭只有2尺多宽,岭脊坡度40°,行走其上,眼望青松白云,耳听风声呼呼,其实是有点心惊胆颤。然而到了此时,前后都有人,而且一心来游览,只能暗地里给自己打打气,然后向前走。

 

中原之旅(9)华山

 

  上至“龙口”,有一平台,上面刻有“韩退之投书处”六个大字。
  唐代以前,此路仅凿石窝,登岭为爬行,下岭要退行,如骑龙背。
  相传唐朝大文学家韩退之(即韩愈)在八仙协助下,上了险峻的华山。到苍龙岭时,只见苍龙岭石路如薄刃,两边绝壑千尺,云雾弥漫,山风呼啸,一道宽约2尺,长长的山脊时隐时现,象一条青龙在空中舞动。他只觉得头晕目眩,四肢无力,好象整个大山都在晃动,便卧倒在神逸崖下,放声大哭。他一弯腰,笔从背包中掉出,他急取出砚台,展开彩笺,草草向家人写了一封遗书,投到岭下的青柯坪。恰好当时华阴县令和夫人正在九天宫进香,接到书信,忙派差人把韩愈从岭上背下来。李肇在《国史补》中详细记载着韩愈的怯弱,观看了韩愈投书处,却放声大笑。遂在“韩退之投书处”旁又题刻“苍龙岭观韩退之大哭辞家赵文备百岁笑韩处”。清代李柏登山至此,又在此刻道:“华之险,岭为要。韩老哭,赵老笑,一哭一笑传二妙。李柏不哭亦不笑,独立岭上但长啸。”文人相轻,大概也从此处可窥一斑了。   
  气喘吁吁地走过金锁关,看到中峰很高,我已累得不太想再爬中峰了。便独自向较平缓的一段路走去,刚好碰到原来一起的五人,于是六人一起走。
  我们在南峰、西峰玩过后,经过莲花坪,再从金锁关返回——电影《智取华山》中,我军能取胜,就是因为先占领了金锁关才取得的。
 

中原之旅(9)华山

中原之旅(9)华山

 
  金锁关石阶梯很窄,两人上下要擦肩而过。至此,我才体会到到“一夫当关,万夫莫敌”的说法有道理。两边是悬崖,如果上面有人开枪,一下子便可以打倒一大串,肯定不会有人爬得上去。难以想象当年人民解放军智取华山的艰难。再下了登天梯,与没有走金锁关而只在北峰顶游览的两三人会合,乘缆车下山。

中原之旅(9)华山

 
  华山索道是96年4月1日才投入营运的。机器设备和各种设施都很新净。华山索道历时一年多建成。是全封闭、循环式运转的。约10分钟往返一次。每小时可运载4千余人次。据说华山索道设备之精良、造势之险峻、规模之宏伟,堪称“亚洲第一索”。去华山,是要花点钱坐缆车才行,要不,可辛苦了。
  昨晚我们在车站下车时,看到两个学生从华山下来,累得站都站不隐的样子。那女学生说:我累得都站不住了。你们千万不要全部山头都自己爬,太辛苦了。世人形容五岳是:“恒山如行,泰山如坐,华山如立,衡山如飞,嵩山如卧”。华山四面如削,壁立千仞,陡峭险峻的山势挺拔高耸,如果不坐缆车,徒步走上山,又从山上走下来,真会吃不消的。
  “自古华山一条路”。以前游人在华山曾出过几次事,现已有三条通主峰的路了。一是沿华山峡谷古道登山;二是从黄甫峪进山,走7.66公里旅游路线至北峰东侧,沿智取华山路登山石阶上──这是新开的路,修得很好。台阶步级有规律,两边是整块石条间距的石扶栏;三是乘华山索道缆车,高空运行1550米直达主峰。东西两线三条路均汇集于北峰,而后再登其他峰游览。
  但总的来说,登华山不及登黄山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