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之旅(3)宋都御街、樊楼、龙亭

标签:
旅游中原 |
分类: 我的旅游 |
宋都御街、樊楼、龙亭
吃过中午饭后,到龙亭公园参观。入园之前,先游览宋都御街。
宋都御街位于开封市中山路北段,是为再现宋代御街风貌,于1988年建成的一条仿宋商业街。
据史料记载:北宋东京御街北起皇宫宣德门,经州桥和朱雀门直达外城南薰门。长达十余里,宽二百步,是供皇帝御驾出入,显示尊严气派的主要街道。
新建御街是在原御街遗址上修建。南起新街口,北至午朝门,全长400多米。虽不及古御街之长,但其规模和气势在国内尚属少见。御街南端竖立着一座高大的牌坊,前面各立一尊石雕大象,上骑武士,手持长枪,肃穆威严。两侧角楼对称而立,楼阁店铺经营开封特产,传统风味,古玩字画,各具特色。漫步御街,仿佛一步跨进历史,令人充满对昔日宋都繁华景象的无限遐想。宋都御街外观基本保留了宋代建筑旧貌,内里却已装修得颇为现代化。新旧结合,倒也别具风采。
司机指点宋都御街上的樊楼叫我们看,说樊楼是宋朝名妓李师师的旧居。
位于宋都御街北端的樊楼,是1988年复建的一组庭院式楼阁。相传樊楼为北宋东京七十二家酒楼之首,风流皇帝宋徽宗与京都名妓李师师常在此相会,小说《水浒传》对此楼也多有描写。宋代诗人刘子翠曾留下过“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忆得承平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的赞美诗句。
樊楼由东、西、南、北、中五座楼宇组成。灰瓦青砖,雕梁画栋,陈设富丽堂皇,古朴典雅。我们去看了一下,还在楼前照了相。
在宋都御街照了两三张相,我们便入龙亭参观。
我们经过嵩呼亭(好奇怪的名字,不知何意。),向朝门走去,爬上龙亭。
龙亭与宋都御街相接,面积83.13公顷,是开封最大的旅游名胜景区。整个景区建在宋、金皇宫和明代周王府遗址上。
龙亭其实不是亭,而是建筑在一座高达13米的巨大青砖台基之上的殿堂。
龙亭大殿高26.7米,坐北朝南。东西两侧各有八间朝房,与大殿组成完整的宫殿院落。龙亭内,建有中国首座大型宋代蜡像馆,63个人物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从地面到大殿有72级台阶。台阶中间是雕有云龙图案的石阶。登上平台,四周有石栏围绕。大殿是木结构,重檐歇山式建筑,很壮观。游人登上平台,入殿观看陈列的文物后,可以在石栏前眺望开封古城景色。
午门至大殿为御道,长480米,玉带桥、嵩呼、朝门贯穿其中。
御道两侧有两个东西对峙的湖,东为潘湖,西为杨湖。传说,东湖为宋朝“太师”潘仁美的府第,他陷害忠良,是个奸臣,宅院里的湖水是浑的;西湖为宋朝抗辽名将杨业的府第,他舍身救国,是个忠臣,宅院里的湖水是清的。由于杨湖水清而潘湖水浊,人们都愿取杨湖水饮用。而不用潘湖之水。
天波杨府一门忠烈,曾大战金沙滩,力保大宋江山,是北宋的柱石之臣,可惜终被奸人所害。流传于民间的“四郎探母”、“十二寡妇征西”等故事都和杨家将有关。人民敬仰和同情杨家将,便杜撰了故事来讲。两湖相通,何以会一清一浊呢?这个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所以,这只是传说罢了,应该是有些心理因素在内。反映了人们对忠臣与奸臣的态度和感情。
龙亭高高在上,两边柱子有对联。
右边是:话七朝事尚评清浊南湖水;
左边是:登百尺台叹盛衰万万寿宫。
进入里面,门口有铁栏栅隔开。里面有一座赵康胤镏金塑像。该像左边是群臣饮宴;右边是宫女丝竹侍侯。
也有对联:
左边是:东京城金典正位神武定乾坤;
右边是:陈驿桥黄袍加身鸿献安社稷;
横陂是:励精图治(屈春玉题──不知是何许人)。
下午三时十五分离开封赴洛阳。300多公里在高速公路上仅奔驰二个小时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