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动作改变心情(实验设计)

(2007-07-31 15:21:22)
标签:

动作

心情

实验设计

 

摘要:本研究被试90名,自愿招募,随机分为3组。本实验采用被试间设计,自变量的条件分别为积极动作、中性动作和消极动作,因变量为情绪量表得分。结果表明,积极动作可以引起的积极情绪显著多于消极动作引起的积极情绪,消极动作引起的消极情绪显著多于积极动作引起的消极情绪。证实了动作可以改变心情的假设,并对进一步的研究方向给予讨论。

关键词:动作心情

1.           引言

我们从刚出生开始作为了解世界适应世界的手段,最开始的就是动作,也正是动作让我们增加了更多人生体验,增长了智慧。皮亚杰很早就提出了人类早期智力发展从感觉运动期开始的,但几十年以来,中国在动作方面的论文很少,其中研究性论文就更少了。有关动作的论文也只是集中于儿童早期动作发展的重要性强调[1][2][3],在实验研究方面主要集中于弱智儿童的动作缺陷的比较研究[4][5][6],还有一些早期儿童动作的一些其他的比较研究,如与成人的动作模式的比较研究[7],与ADHD儿童的动作比较研究[8]。动作方面的研究还有一部分是集中于在体育方面的应用,用来改善运动成效的[9][10][11]。关于动作这一与我们生存息息相关的一大主题的其余研究基本上是没有的,故目前动作研究方面有很大的空白,本研究旨在抛砖引玉。

与我们人类的快乐幸福关系重大的主题情绪,在各方面已经有很多研究了,在改善情绪方面,心理咨询领域也提出了各个流派的非常丰富的方法,但应用动作来改变心情的研究还是空白。能想到把动作与心情联系起来的灵感,并非来自于任何学术论文,而是非学术的小品文《好心情可以没理由》[12]。文中的一段话对我有很大的启发:“假如你处于这种状态:低头垂肩,走路双腿仿佛有千斤重,就会觉得情绪很差,如果改变一下:雄赳赳,气昂昂,双眼有神,抬头挺胸,走路加速,做出成功人士常有的样子,情绪就可能振奋起来。”不仅因为这种方法可以改变心情,更重要的是这一方法非常简单,可操作性很强。对于情绪这种东西,我们从小到大都一直在遇到很多不开心的时候,郁闷的时候,我们也曾为了能够让自己更开心一些,想过很多办法,如发泄、倾诉、转移注意力、写日记等等很多方法,但似乎这些方法都需要很多时间来做,都没有我现在发现的这种方法更方便快捷。所以我想要把这种方法用于科学研究的行列,以期引起更大的注意,更深入的研究,有更多人能应用这种方法,来解决我们现代社会普遍压力渐增的容易郁闷的人们的心情问题。

本研究将通过不同性质的动作产生的不同的心情,来检验动作与心情之间的关系。

2.           方法

本实验采用被试间设计,自变量为动作,有三种水平,分别为积极动作、中性动作和消极动作,因变量为心情,由积极和消极情绪量表(PANANS-X )测定。

2.1被试

以广告方式招募自愿被试90名,给与少量报酬

2.2设备与材料

2.2.1 摄像头一个、电脑一台,用于录像。

2.2.2 Watson.,Clark的积极和消极情绪量表(PANANS-X )

PNANS-R包括五个消极情绪分量表(恐惧、敌意、悲哀、内疚、害羞)和三个不同的积极情绪的分量表(愉快、自信、注意)。

2.3 电影分析法

    作为一种观察手段,格塞尔认为电影具有如下五个技术特征。“这五个陈述是非常简单的,但它们对客观行为研究的方法论意义是相当深远的。”。正是这五个特征使得电影分析成为了可能。第一,电影是按照一个已知的速度记录着行为的时间值及时间序列。第二,电影可对行为的空间关系和构形进行微观的和均等的记录。第三,电影可对这一系列分离的时空资料进行及时的记录。第四,这种记录可按照正常的、延缓的和加速的三种速度进行回放。第五,任何单个记录都可作为一个行为模式或行为事件的一个行为片断从时间和空间角度进行分析。

    格塞尔认为,上述特征包含了电影的两个功能:记录行为和分析行为。格塞尔将自己应用电影技术来研究儿童动作发展的方法称为电影分析法。电影分析法就是对按照时间顺序记录在胶片上的行为片断进行时空的分解研究。具体地说,就是对电影胶片上的每一个镜头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的分析性研究。电影分析可使行为记录变成象组织切片那样柔软、易弯,并可随意地对其进行分割和分解。

2.4 程序

首先自愿参加实验的被试分为3组,每组30人,随机分配。进行实验按照被试报名时间先后顺序5个一起进行实验,分到一种条件,下面的5个随机分配到另两种条件的一种,以此类推直到进行完90个被试的实验,每种条件共30个人。

从被试来到实验室就开始录像,直到被试离开,全程录像,但不能让被试知道,且录像带除用于本次研究外,保密不外传。

积极动作条件下的实验程序。5个被试陆续来到实验室,到齐后,由实验主试给与指导语:大家好,非常感谢来参加本次实验。现在实验开始,请大家都站在房间的那边,站在一条线上,同时往房间的另一头走路,来回走5次,好现在开始走。

被试开始走,继续给出指导语:走路的时候要注意做到,雄赳赳,气昂昂,双眼有神,抬头挺胸,走路加速;

被试都来回走了5次,指导语:“好,大家走路可以停了,请大家到另一个房间做一份问卷。

然后给被试做积极和消极情绪量表(PANANS-X )。做完之后告诉被试询问被试从参加实验前到实验后的心情变化,最后告诉被试本次实验的目的是看看动作能否改变心情。

消极动作条件下的实验程序。其他程序与上述相同,只是走路时的指导语改为:低头垂肩,走路双腿仿佛有千斤重。

中性动作条件下的实验程序。被试来之后,让他做3分钟的简单的反应时实验,然后填积极和消极情绪量表(PANANS-X )。

3.           结果

90个被试的积极和消极情绪量表(PANANS-X )的问卷分都有问卷得出,并计算出量表分。自变量的操纵成功与否,要请3位不知本实验目的的研究者通过观看录像,来确定积极动作和消极动作条件下,被试所做动作对指导语要求动作的符合度,以100分记,如果2个或3个研究者一起报告某位被试的符合度低于60分的被试数据剔除。然后分别对3组被试在情绪量表上的各分量表得分做单因素方差分析。首先考察3组之间是否有显著性差异,如果差异显著,再做时候检验,明确哪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再具体考察差异显著的两组间哪组得分更高。

如果结果能符合假设的话,结果应该是,在积极情绪量表上积极动作组被试得分显著高于消极动作组,在消极情绪量表上消极动作组被试得分应显著高于积极动作被试组的。当然消极情绪分量表有5个,积极情绪分量表有3个,并不是在每个量表上都有上述结果,如果有些不显著,有些结果满足也算是证实了假设。

如果结果不符合假设的话,结果应该是,3组被试在情绪量表的各分量表上的差异均不显著,或者部分量表的结果差异显著,但与上述结果反转。

4.           讨论

根据上述不同的结果,来讨论一些可能原因。或者出现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分析试验过程设计以及控制的得失对结果的影响。并且给出将来这方面研究应从哪些方面有所改进,还从哪些方面深入扩展。进行一些概念验证,比如“动作改变心情”,“动作”可以从各方面提出更丰富更多的一些与改变心情可能有关的动作,来尝试验证假设,“心情”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来测定,比如不同的量表问卷,或者生理方法,或者他评法等等不同的方法,来进一步扩大“动作改变心情”方面的研究。最终能总结出更加丰富可以改变心情的动作的种类和方式。

5.           结论

由结果和讨论部分得出简单结论。

参考文献

1.      杨宁. 动作和运动在儿童早期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体育学刊.2005年: 第二期,43-46;

2.      董奇等. 论动作在个体早期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97年:第4期,48-35;

3.      许亚莉. .论感知和动作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西江大学学报. 1998年:第3期,42-45;

4.      杨慧武等. 弱智儿童感知-动作技能特点的实验研究. 应用心理学. 1996年:第1期,36-43;

5.      李世昌等. 弱智儿童上肢关节活动感知能力与精细动作控制能力的相关性.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第13期,1894-1895;

6.      林仲贤等. 弱智儿童视觉一动作控制的实验研究. 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第1期,16 – 18;

7.      林磊等. 3—7岁儿童与成人筷子使用动作模式的比较研究. 心理学报.2001:第3期,231—237;

8.      金冬梅等. ADHD儿童与正常儿童在视觉—动作方面的比较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3年: 第2期, 81-84;

9.      朱政. 体育训练中的神经运动控制.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7年: 第1期,58-61;

10.  马少龙等. 体育训练中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与信息控制.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70-71;

11.  刘江南等. 我国u-17女子足球运动员的动作控制能力测试及等级评定. 体育学刊. 2 0 0 4年: 第3期,99-101;

12.  蔡钧伟. 好心情可以没理由.

13.  王金奎. 格塞尔的电影分析法.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88-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