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高考考试 |
现在高考改成6月份了,我们那时是7月份的,我高考是1998年的7月7号8号9号三天,考了5门,我们理科生考的是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和化学。考试地点嘛,就在榆林市的一完小还是三完小,不记得了,那个地方就在一街和二街中间的,快到南门口的地方了。
从1986年上学以来,1998年的高考,在当时是我生命中第一次非常重要的考试了。那个时候害怕考试的时候来例假影响国际水平的发挥,就提前吃了孕酮,每天吃一颗,推迟例假。每天喝几瓶安神补脑液,吃饭也不在学校食堂吃了,为了改善伙食在外面吃。去考场是与同宿舍的ZCX一起打车去的。考试嘛,也没有一般人想象得那么紧张,反正平时模拟考试都考过几百次了,自己成绩也比较稳定,觉得一切正常的话,应该与平时差不多,考上一类大学也是没问题的。我基本上是按平时的水平和速度把5门课的考题答完了,不求超常发挥,但求正常发挥,也就够了。
总归呢,高考也是决定一生命运的考试,说不紧张也是相对的,比起平时考试还是有点紧张的,出现了一些以前考试不会有的症状:
1、为求心情平静,考试那几天很少和别人说话,更不嬉笑打闹了,但就会出现一些幻觉,在教室里,看到暖气片,老想把脑袋撞上去,当然我还没疯,不会真的撞上去,但也很不爽,老出现这种意念,也许是表面上平静,潜意识非常紧张的原因吧;
2、我在中学的时候胃口是很大的,吃饭嘛,在学校食堂吃饭,总觉得所吃的饭量要少于我需要的,且不管在哪里吃饭没有吃不完过,但高考那几天,我在外面饭馆吃饭嘛,一个人吃炒菜之类的也不划算,又花时间,就吃面,我也喜欢吃面。我第一次要了一大腕面没吃饭,第二次要了一小碗面,还是没吃完。看来真的是内心紧张到严重影响到食欲和消化系统了。
我是早考前就把什么事都安排好了,按部就班的做事情,也没出什么状况,意识中也是比较从容的去考试的,根据上述两个症状,我还是很紧张的,这是我以前考试从来都不会有的。
9号考完了,好像是10号还是11号就开始估分,给每人发了一套答案。我好像估了690分(标准分),也算符合我的水平,上大学后认识的人多了,发现我的分还是很低的,但是觉得已经不错了,在我们学校前10名左右吧。然后我自己根据《招生报》和《报考指南》选择志愿,除了大家都知道的清华、北大、南开、复旦,别的学校听都没听过,那时很闭塞的,又没上网。我就根据的自己的想象报学校和专业的,专业具体做什么也不了解,完全是想象的。《招生报》上有各大学在陕西招生专业和人数,《报考指南》上有个校1997年和1996年在陕西招生的人数、上线人数、录取的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我就按照平均分在650-700分之间的学校里筛选出了一些学校,当时记得有很多学校的,比如、北京理工大学、哈工大、中山大学、兰州大学、山东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由于一些理由逐个排除学校,比如中山大学在广州,肯定消费高;哈工大在哈尔滨太远又太冷。。。。最后选了北京理工大学,理由是1997年录取平均分670分,在北京,我当时很喜欢北京的,没去过,不知道啥样,但就是特想去。当然也有很多人让我做别的选择的,我都没听。我们初中的班主任说,报哈工大吧,会更保险一点;我家人要我报军校,可以免学费和住宿费,还发钱呢。。。
再说选专业吧,也有很多人给我建议,主要是我家人,说学医吧,越老越吃香;学邮电吧,苦轻又赚得多;学财会吧,出来去银行,像我一个亲戚家,所有的儿子都在银行,多好。。。我当时真的不知道我喜欢什么专业,我上初中到高中6年就完全在为了分数和名次在学习,被人家叫着“学习机器”,除了分数,就没想过别的什么兴趣,也没有获得过任何与专业有关的信息,除了我父母说的那些大家都知道的,别的一无所知,且我父母说的那些我都不喜欢。后来去了我姨奶奶家,他们都是榆林的干部和知识分子,找他们出主意,但也没有我认可的一些专业,后来我就根据自己的理解填的专业。当时我是理科生嘛,那就找点典型的理科专业了,计算机肯定很火,我就不去挤了,电子工程那时还不太火吧,应该很有前途,我的第一专业就报了“电子工程系”,第二志愿报了“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将来机器都自动化了,不错,挺好的。就这样,根据我自己的研究,报完了志愿。
又过了多少天成绩出来了,我的是672分,看来我高估了,但应该问题不大,北京理工大学1997年录取平均分应该是670分,但显然不能上好专业了。又过了些时间,录取通知书出来了,我被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录取了,一方面高考一事顺利结束了,另一方面有些失落的,录取的不是第一志愿二是第二志愿。不过总之也是考上了大学,以后的命运就大不一样了,怎么着也不用像前辈一样“背朝黄土面朝天”的种地了,这可是最大动力(其实当年上中专也可以不种地的,但选择上高中考大学,我当时应该已经有了更大的事业的追求了)了,我可以去北京了,我们的首都,多少人想去去不了的,当时对上大学以及大学毕业后的生活有着非常美好的幻想,想着从此一切生活都美好了(现在看来远远不美好,但不用种地倒是真的)。
我从榆林拿到录取通知书,回到家的,第二天,一早就去我三爸家借相机,然后找在鱼河还有联系的小学同学一起庆祝,共有七八个同学吧,他们好像都没上大学,上中专了,我们白天去我们那里山上玩照相,下午回到我家,本来打算包饺子来着,好像那天是遇集天,我妈没时间,就做了羊肉面一起吃,吃完了,就在我家一起唱歌、聊天。他们还给我送了些小礼物。
现在想来,我后来经历的考研,可比高考难多了,当时高考就知道自己的水平在所有考生中一定属于优秀的行列,考个一类大学肯定没问题的;但考研,大家都是淘汰了很多人才出来的优秀人才参加考试,我的优越性早就没了,也没有过模拟考试,一切都没谱,那才是真正的历练呢。有人说,经历过考研的,不管考上的没考上的,都能获得很多宝贵的经验与精神。当然高考成功也是很重要的,那让我的人生有了质的变化,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打拼。高考成功与否也确实是分水岭,高考成功与不成功的人,生活大不一样(从概率的角度讲,不排除例外),但考研成功与不成功,只是量的变化,生活变化不如前者大了。
一句话,在中国,要会考试,不管考什么,高考也好,考研也好,考英语四六级,TOFEL,GRE等任何考试,我们要先追求学好知识,在此基础上,还要研究考试,要考得更好,因为学得好不一定考得好。我考研都经历过了,可谓身经百战了(就差幼儿园的试没考过,因为本人1986年一开始就上的是小学一年级),那么多场考试中,收获最多的就是2006年考研,用研究的心态研究每一门考研,然后计划复习、修改计划等,让我再也不害怕任何考试了,在没考研的时候,只是觉得学得好才能考得好,考研后发现一定要会考试才行,这才是“学霸”!
今年别人谈到高考,我已经觉得很久远了,我叔叔家的小孩也高考,现在今年的高考成绩应该已出来了,祝福那些高考的人都能如愿以偿,考上的也只是将来的起点,不要骄傲,没考上的不要灰心,明年再考,我高考虽然考了一次,考研还考了4次呢,人家不会因为你考几次不要你的,以前在中学时,经常听有人说“8年抗战,3年解放战争”,但不我希望你们年轻的生命耗费太长时间在高考上,人生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的,要考究好好学习,万一考不上呢,读个中专技校之类的也好,但不要不读书哦。虽说读书的用处不太大,但不读书的话,你的人生就大不一样了。做最坏的打算,做最好的努力,人生不遗憾,快乐就好,不要考完了再后悔当初没好好学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