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片《血屠犹太人区》。

讲述二战时期,一位德国纳粹军官酷爱音乐,但残忍毒辣。一天,他被他抓到的一位偷食的女歌手的美妙歌声所打动。于是,即刻下令犹太人组织各种音乐演出来满足他,然而,好景不长,德军前线战败。上级命令屠杀所有犹太人,演出者在享受他奖赏的美食时统统倒在了他的枪下……
这类题材是抱着一种“了解了解”的心态看的。对于散发着血腥味的影片,我向来是颇排斥、拒绝的。
看得出亦感觉的到:创作者将东欧传统的戏剧模式的加入,是试图使这类题材影片略显得轻松、跳跃起来。但,作为受众的我却不可回避地感到有“蛇足”之嫌。
全篇一开始,偷食的女犹太歌手被抓,正当为女歌手的命运担忧的关键时刻,从处罚现场的箱子里跳出一对男女,他们是丑角演员,此刻出现的作用是为了揭示“被抓女人”的身份——“歌唱演员”。这两个人物根据创作者的创作构想,在“生活中”完成着“应在舞台上完成的戏剧表演”,让我一下子跳出了规定情景之外,前几分钟营造的氛围陡然消失。接着,抱着一种看“编剧和导演将用怎样的一种方式做怎样的一种电影模式的探讨”的心态硬着头皮看下去……结果,与初衷相悖。
此片打破了电影的基本原态,即记录方式,而采取戏剧模式的加入,非但为影片增色,反而,破坏了整体的节奏感和完整性。
——
看来,任何一种新的电影形式的探讨,都是极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