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闵子骞祠二十四孝图崇孝苑和谐之韵 |
分类: 济南市区 |
工程从1999年就开始,已持续10年了,至今尚未对外开放。
2009年3月27日中午,趁着没有管理人员,只有几个民工在吃饭。我和老伴怀着忐忑的心进入院内。
墓园正中位置是闵子骞墓,东侧是新修的碑廊,墓南侧是闵子骞祠。建成开放后,参观者可以从正门进入,正门、闵子骞祠、闵子骞墓处于同一条轴心线上。
沿着庙堂往北走,20多米处就是一座突起的坟墓。该坟墓高约3米,封土直径约5米,呈圆形,
四周有多尊石羊、石马、石狮、石龟等石像,还有两棵古树。
这个闵子骞墓仅是衣冠冢,土冢上长满枯藤衰草,闵子骞葬于何地现在尚不能确定。
北侧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有 “闵子骞墓”及第一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说明。
闵子(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87年),名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之一。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子骞跪地哀求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其父这才饶恕了后妻。从此以后,继母对待闵子骞如同己出,全家和睦。后人把这一故事称为“单衣顺母”或“鞭打芦花”。有诗赞曰:“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墓园东侧的碑廊是最早修好的,大约是2000年完工的,准备摆放从济南各处收集的有价值的石碑、石刻等。
碑廊里刻着《二十四孝图》,在《二十四孝图》中,闵子骞排在第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先贤人物。
整修前,闵子骞墓园所在的大院是临时仓库,我市各处发现的石雕、石刻等多堆放在这里。
《闵子骞祠》北面有很多石碑等构件,都是从各地运来的。
这些石刻、石碑文物部门的打算是就地安置。
通过整理分类,妥善地把它们安放在墓园里,使墓园在纪念先贤的同时,也成为石刻文化的小型博物馆。
这里篇幅所限不能一一刊登,存在我的像册里,请你欣赏!
注:费县有一处闵子骞墓,还有闵姓人家,自称是闵子骞的后代;济宁地区也有闵子骞墓;同时萧县(江苏)和范县(河南)以及宿州(安徽)也有闵子骞墓(祠),其中宿州市曹村镇的闵子骞祠是宿州市重点名胜古迹,也是安徽省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游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