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千佛山(二)

(2007-09-05 22:12:44)
标签:

兴国禅寺

历山

卧佛

千佛山

分类: 济南市区
千佛山(二)
 
     南门内广场北侧,有81级台阶,登至54级,为一广场。广场南侧,矗立着一座高大的花岗石质牌坊。牌坊高12.2米,宽15米,与峰峦对峙,两侧花木扶疏,松柏簇拥,显得雄伟壮观。 
 
千佛山(二)
 
    牌坊为冲天式。柱底铺似须弥地袱石,地袱石上安放着4对石鼓,石鼓之上蹲着4对雄师。雄师威风凛凛,守卫着千佛山的南大门。牌坊间,镌刻当代著名书法家武中奇题写的"千佛山"三个金大字,生辉。间上下额坊之间石板上,刻有佛家"八吉祥"供器:有象征大法圆转的法轮,有象征遍复三千净界的白盖,有象征出浊世而不染的莲花,有象征福智圆满的宝罐,有象征活泼解脱的金鱼,有象征回环贯通的盘长。图案别致,喻理深刻。石鼓夹抱的4根石柱,耸入天际。柱头刻有云形花纹,柱间饰以皮形板石,从远处看去,风烟缭绕,萦回作态,犹如云间仙境 
千佛山(二)
 
进南门左侧有一泉名佛慧泉
      
千佛山(二)
 
     历山院,在兴国禅寺东侧,是一东西长方形院落,面积3000平方米。院内仿古典建筑和古柏、古槐、银杏相对,显得古色古香。院门朝西,门额为乾隆御笔亲书"历山院"三字。
 
千佛山(二)
 
院内有舜祠、三圣殿、大财神等名胜。
     
千佛山(二)
 
历山院与兴国禅寺紧相毗邻,左右呼应,各具韵致,可谓珠联璧合。
 
千佛山(二)
 
    历山院亦称东庙,原是佛、道、儒三教合居的寺院,院内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红墙青瓦,古木绿荫。
 
千佛山(二)
 
鲁班祠
 
千佛山(二)
 
鲁班称为<巧圣仙师>
 
千佛山(二)
 
且记不要班门动斧
 
千佛山(二)
 
香炉年代不祥,上面铸有<六仙殿>三个大字
 
千佛山(二)
 
碧霞祠坊
 
千佛山(二)
 
碧霞元君是泰山老奶奶    
  
千佛山(二)
 
   舜祠,又叫"重华殿"、"重华协帝殿",在历山院的东南隅,历史悠久,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城南对山,山上有舜祠……《书》,舜耕历山也云在此。"
 
千佛山(二)
 
    传说舜的眼晴有两个瞳子,名字叫重华。虞舜德高望重,才华超群,尧推举做事,后继尧位治理"天下",繁荣昌盛,所以,后人立祠祀奠。原祠堂于 2001年改建,白墙绿瓦,庑殿顶,显得宏伟。
 
千佛山(二)
 
    祠内塑像,衮冕执圭,双目瞑闭,须髯垂胸。帝舜手持镇圭,头戴冕旒,身着黄龙袍,庄严肃穆,一派帝王形象。
 
千佛山(二)
 
千佛山(二)
 
左右配享娥皇、女英二妃,珠冠蟒服。
千佛山(二)
 
另有四家臣侍立两侧
 
千佛山(二)
 
祠堂内,东西南,三面墙上绘有壁画。
 
千佛山(二)
 
千佛山(二)
 
     整幅画卷长34.4米,高3.5米,由"尧祭于河洛"、"禅让"、"烧仓填井"、"象耕鸟耘"、"渔雷泽"、 "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柴祭泰山"、"帝舜南巡"、"逝葬苍梧"等故事穿插组成。 
   
千佛山(二)
 
     三圣殿,在舜祠的西侧,坐南朝北,五楹出夏,白粉墙,庑殿顶,绿色琉璃瓦,斗拱额枋彩绘典雅,正脊、檐角,也饰吻兽,大有庙堂气氛。
 
千佛山(二)
 
   殿内塑有尧、舜、禹的坐像。尧踞中,舜和禹配坐左右。
 
    三圣两侧,侍立的四大臣分别是皋陶、契、后稷、伯夷。皋陶制定刑罚,契主管民政,后稷主持农事,伯夷掌管祭祀。
    殿内四周绘有壁画,南壁是大禹治水,禹受封赏,东壁是治理九州,西壁是后稷耕作。整座殿堂,内容丰富,形式古朴,好象把人们带进了远古帝王的社会.
 
(在殿堂上坐的那位女士,不允许我进殿拍照,故没有殿内照片.)
 
千佛山(二)
 
千佛山(二)
 
千佛山(二)
 
兴国禅寺东门
     
千佛山(二)
 
     唐槐亭位于山腰盘路西侧。亭旁有一古槐,传说唐朝大将军秦琼就拴马于此树,世称"秦琼拴马槐"。
 
千佛山(二)
 
树干半枯,后于空心中生一幼树,所以又称"母抱子槐",亭以树得名。
 
千佛山(二)
 
1981年夏,当代著名书法家舒同题写匾额。
 
千佛山(二)
 
千佛山(二)
 
 
 
千佛山(二)
 
千佛山(二)
 
卧佛,1996年12月落户千佛山,位于主上盘山路和去万佛洞路的交界处。  
 
千佛山(二)
 
    这尊卧佛,是佛祖释迦牟尼的侧身卧像,花岗岩质,长10米,重50顿,东西横卧,头朝东,面向北,右手托于头下.
 
千佛山(二)
 
   卧佛身穿通户大衣,面颊丰满,两户宽阔,头上有肉髻螺发,双耳垂户,眉目修长,双眼微睁,胸饰寓意祥瑞的"卐"(音万)字,给人以慈祥的感觉。
 
千佛山(二)
 
公园内,1996年增添十八罗汉和卧佛一尊,分置于盘路两侧和广场中。
 
千佛山(二)
 
    罗汉,是佛主释迦牟尼的弟子,受佛的嘱咐,不灭度,常住人间受人供养,为佛护法,赕众生造福田。他们本领很大,有的降龙,有的伏虎,有的缚狮,有的捉妖,深爱人们敬仰。五代时,对罗汉尊崇之风就很盛行。
 
千佛山(二)
 
      罗汉是梵语"河罗汉"的略称,其形象,从唐代玄奘译《法注记》始,历代艺术家,根据佛教经典即进行着艺术的创造,不足尺度,任意写出作。相貌或老或少,或善或恶,或美或丑,想象甚是丰富,给人一种艺术的享受。
   
 千佛山(二)
 
     这些罗汉依次为:(1)宾度罗跋罗闍(2)迦诺迦伐跟蹉、(3)迦诺跋厘堕闍、(4)苏频陀、(5)诺矩罗、(6)跋陀罗、(7)迦哩迦、(8)伐诺罗弗多罗、(9)戌博迦、(10)半托迦、(11)罗怙罗、(12)那伽犀那、(13)因揭陀、(14)伐那婆斯、(15)阿氏多、(16)注荼半托迦、(17)嘎沙鸦巴、(18)纳答密答喇。 
 
千佛山(二)
 
千佛山(二)
 
千佛山(二)
 
千佛山(二)
 
 
 
 千佛山(二)
 
千佛山(二)
 
千佛山(二)
 
千佛山(二)
 
千佛山(二)
 
    
 
 
千佛山(二)
 
千佛山(二)
 
千佛山(二)
 
千佛山(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