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旧影·小楼之美

标签:
天津小楼摄影原创图片 |
分类: 光影风铃 |
津门旧影
如果说四合院是北京的重要标志,“小洋楼”则不仅是昔日天津重要的居民社区、今日天津耀眼的城市标识,更是天津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所谓小洋楼,就是天津旧租界地里的花园住宅。这些洋式建筑,大都出现在鸦片战争之后。由于外国势力的侵入,洋人开始在天津营造他们的新殖民地——为自己建筑房屋。
据统计,天津全市现保存有雕梁画栋、典雅朴实、新颖别致的西洋小楼872幢、156万平方米。呈现出英国中古式、德国哥特式、法国罗曼式、俄国古典式、希腊雅典式等建筑风格,并饱含着中国近代史的底蕴。
小洋楼以旧时主人们的名气和轶事引起当代人浓厚的兴趣和遐想。
位于洛阳道的一座小楼
位于马场道的天津外国语学院
天津的五大道,指座落在天津市和平区的重庆道、睦南道、大理道、常德道、马场道,及其周围共有22条道路,总长度为17公里,总面积1.28平方公里。历史上曾是英租界。各国建筑设计师先后在这一地区设计和建造了西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建筑风格的花园式房屋2000余所。
据不完全统计,仅五大道地区,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曾居住过北洋政府时期的两位民国总统——徐世昌和曹锟;七任国务总理或代理总理;数十位省督军、省市长等近代名人;著名教育家严修、张伯苓,著名医学家朱宪彝、方先之,著名实业家周学熙、李烛尘、宋裴卿,著名爱国将领高树勋、鹿钟麟、美国第31届总统胡佛(青年时代)、英国400米跑奥运冠军李爱锐等。
风情万种
旧时英租界里多是这种英国田园诗般的小楼,尖屋顶,大晒台的三两层小楼
建在大片的青草深处
很有点影视剧里看到的那种旧时街区的样子
许多小楼重新装修后派上新的用场
也有许多小楼都处于空置或维修状态。走过这里时,我就想啊,等我中了八百上千万(最好是三千万)大彩,就在这里买套小楼住!可没过多远儿,就看见一张告示,说这里的产权现属于某某教会,为不致权益受损,目前最好不要购买或租用。得!俺的小楼美梦又碎了!
老觉得住在这样的小楼里才叫做住楼房!
这个区域多为意大利风格的建筑,现在也被辟为意大利风情园
这里早年有室内篮球场
原华俄道胜银行大楼
浙江兴业银行旧址
原横滨正金银行大楼
原汇丰银行大楼
原金城银行大楼
原麦加利银行大楼
原太古洋行大楼
原怡和洋行大楼
原英国俱乐部
原中法工商银行大楼
最先出现的洋式建筑,就是这些洋行大楼、银行大楼,以及许多洋式大饭店
夜幕中,小楼尤其迷人
(夜景照片均用诺基亚N95手机拍摄,都不够清晰)
天津小洋楼大都有着百年历史。建楼的主人们,多已不在,可是,说这里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缩影、百年社会历史变迁的一个写照,实不为过。
注:照片拍摄的时间已是十多年前了,原片都没有保存好,从早先的博客里拷贝下来的这些片子,因当时拍摄技艺较差和没有掌握好后期处理方法而显得很是模糊。偏偏这些年没机会再去一回津城弥补缺失,就觉得以前拍的这些照片还挺宝贵的。于是,重做整理,再发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