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忆是北京:悲情景山

标签:
北京景山摄影原创图片 |
分类: 光影风铃 |
最忆是北京:悲情景山
在景山与故宫之间,因时间所限和以前从未进过景山,我选择了到景山一游。这是十几年前的事了。
景山地处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占地23公顷。南与紫禁城的神武门隔街相望,西邻北海。为元、明、清3代的御苑。元代前为荒郊野地。金大地年间建太宁宫,凿西华潭(今北海),在此堆成小丘。13世纪中叶,元世祖忽必烈建大都,因此地正处城内中心,故辟为专供皇帝赏乐的“后苑”。当时将原有小丘称“青山”。
明代在北京修建皇宫时,曾在这里堆过煤,所以又称煤山。由于它的位置正好在全城的中轴线上,又是皇宫北边的一道屏障,所以,风水术士称它为“镇山”。明清时园内种了许多果树,养过鹿、鹤等动物,因而山下曾叫百果园,山上曾叫万岁山。清顺治十二年(1655),改名为景山。含意有三:首先是高大的意思,取《诗经·殷武》“陟彼景山,松柏丸丸”之句(说的是3000年前商朝的都城内有一座景山);其次,因为这里是帝后们“御景”之地;再次,有景仰之意。
除了几座亭子,景山没有太多的看头。位于煤山正中最高峰的万春亭,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是北京故城垣中轴线的基点、中心点和最高点。亭高15.38米,黄琉璃筒瓦顶,绿琉璃筒瓦剪边,三重檐四角攒尖式,三层檐。两遭儿柱子,外层每面6根,共20根;内层每层4根,共12根。檐上有琉璃宝顶。万春亭的彩绘称为:旋子大点金龙锦枋心,这也是中国皇家等级最高的彩绘形式。
多么智慧而美丽的毗卢湿那佛
万春亭内供奉着“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佛也称为大日如来佛,是释迦牟尼佛的法身。亭内原有木制金身毗卢遮那佛像早年被八国联军毁坏,仅存石座。重塑归安后对外开放。
周赏亭为景山五方亭之一,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与西侧的富览亭相对而建,两座亭子的建筑形式和彩绘完全相同,为重檐圆攒尖顶,孔雀蓝琉璃瓦覆顶,紫晶色琉璃瓦剪边,亭高11.75米,建筑面积76.36平方米。周赏亭内原供奉五方佛之一的宝生佛,为铸铜镏金佛像。佛像于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被八国联军劫去。
观妙亭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与西侧的缉芳亭相对而建,两座亭子建筑形式和彩绘完全相同,为重檐八角攒尖顶,翡翠绿琉璃瓦覆顶,黄琉璃瓦剪边,亭高12.05米,建筑面积90.30平方米。亭内原供奉五方佛之一的阿閦佛,为铸铜镏金佛像。佛像于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被八国联军劫去。
辑芳亭
辑芳亭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与东侧的观妙亭相对而建。亭内原供奉五方佛之一的阿弥陀佛,为铸铜镏金佛像。佛像于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被八国联军劫去。
富览亭
富览亭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为景山五方亭之一,与东侧的周赏亭相对而建。亭内原供奉五方佛之一的不空成就佛,为铸铜镏金佛像。佛像于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被八国联军劫去。
觉得崇祯帝怪可怜的
随手在园中拍了几朵白色的月季
送给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