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过南京:明孝陵石像生神道、功德碑、长生鹿苑

标签:
明孝陵石像生神道功德碑长生鹿苑摄影原创图片 |
分类: 走笔山水 |
明孝陵石像生神道位于由东向西北延伸神道的东段,俗称为石象路,全长615米。神道两旁依次排列着狮子、獬豸、骆驼、大象、麒麟、马6种石兽,每种2对,共12对24件,每种两跪两立,夹道迎侍。6种石兽中,以大象为最大,重达80吨。
石兽体现了皇家陵寝的礼仪要求,各有寓意:狮为百兽之王,显示帝王的威严,它既是皇权的象征,又起到镇魔辟邪的作用;獬豸是一种神兽,独角、狮身、青毛,秉性忠直,明辨是非,它能用角抵触有罪的人;骆驼是沙漠与热带的象征,它表示大明疆域辽阔,皇帝威镇四方;大象是兽中巨物,它四腿粗壮有力,坚如磐石,表示国家江山的稳固;麒麟是传说中的“四灵”即麟、龟、龙、凤之首,它是披鳞甲、不履生草、不食生物的仁兽,雄的叫麒,雌的叫麟,象征“仁义之君”和吉祥、光明;马,在古代是帝王南征北战、统一江山的重要坐骑。
石像生神道的石兽采用整块巨石圆雕刻成,线条流畅圆润,气魄宏大,风格粗犷,既标示着帝王陵的崇高、圣洁、华美,又起着保卫、辟邪、礼仪的象征作用。

梅花鹿在明孝陵生息300多年,跨越明清两代,清康熙年间仍有鹿穿梭于林间。上世纪70年代,明孝陵管理部门曾恢复养殖梅花鹿,可惜并未延续下来。到2020年,在钟山风景区的努力下,终于重新恢复明孝陵的鹿苑,将逐步再现“银牌鹿往来林中”的历史景观。
梅花鹿们原本经常放养在苑外的草坪上,因头天下过雨,今天的鹿们都围在苑内。要到苑内与小鹿们亲密接触,需要购票。门票是一盒投喂小鹿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