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舞剧朱自清,来到南通。这是中国舞蹈最高奖——荷花奖的获奖作品。是扬州市歌舞剧院,多年精心打磨的精品。用舞剧的形式,来表现一个著名文人深刻的内涵。这样的形式,对我来说,非常陌生,因而格外新鲜。
大幕拉开,疾病缠身的朱自清,依依不舍的告别自己的爱妻。一个内心世界如此丰饶,爱家、爱国的文人,就要告别这个世界了,多么的依依不舍!这,让我不由自主的想起他的散文《匆匆》。小草枯萎了,春天可以爆芽;月儿缺了,可以再圆……然而,咱们的人生,却是如此匆匆,一去永不复返。为什么?!为什么?!文人大声的呐喊,此篇散文,写出来他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当时的画外音,就是散文匆匆的深情朗诵。
接着,两个人的舞蹈:细腻的展现朱自清与父亲的情感戏——父子情深。在南京火车站,年迈、肥胖的父亲,不辞辛苦,在铁道上爬上爬下,为北上读书的儿子买桔子。两个人,一会儿深情遥望,一会儿激动相拥,一会儿泪如泉涌……最后依依惜别。用丰富的肢体语言与人物表情、背景音乐,再现他的名篇《背影》。
《荷塘月色》,在舞台上,再现它的浪漫、唯美:在夜色朦胧的荷花池中,一群妙曼的少女,翩翩起舞,摇曳生姿;时而隐匿于翠绿的荷叶下。场中央的诗人朱自清,陶醉于清辉下,忘却人间,大幅度的快速的跳跃着,表达了内心的陶醉——尽享大自然的馈赠。
朱自清,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更有着高尚的爱国情怀与文人风骨。在民族危难之时,挺直了脊梁,举办杂志——唤醒民众;他自己,坚持不食嗟来之食!这些,在剧中,也有所体现。
其实,我最喜欢他的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年轻的他与挚友俞平伯,在晕黄的月色下,坐着小船,悠悠的夜游南京的秦淮河。河中,美丽的歌女们坐在小船,靠近客船,客人们随时可以点歌。岸上,也是音乐缥缈,歌舞升平。可见,那时的秦淮河,多么热闹富裕。但这些,要用舞蹈来表现,太难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