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谈了在京东网处理旧物。引起了朋友们的兴趣。是的,旧物回收,利国利民、减少资源的浪费。如果咱们都能从自身做起,保护地球,人类共同的家园。也许,就不必探索新的家园——火星啦。
旧物的再利用,在欧美,早就做了。2009年,我在芝加哥附近的一个小镇上,第一次见到老美的二手货市场。一个大大的仓储式的平房。里面分门别类的陈列着:衣服、鞋子、书籍、家具……大多一、二美元。也有新的手套、袜子等。墙上用英语醒目的写着:让咱们一起帮助他们找工作。显然,主要是为失业者服务的。这些旧物,一般都会用机器消毒后,运到这里出售。
后来,我又在不同的城市,见到这样的二手货店;在富裕的硅谷,也一样。原来,老美做事,喜欢统一的标准——好似麦当劳、星巴克,到哪儿都一个样。让人一目了然!
在巴黎的塞纳河畔,沿着河边漫步,你会看到河边打开的一排排的木箱子,里面都是各种旧书。其中,很多是在书店淘不到的宝贝。后来我才知道,这样卖旧货的地儿,称跳蚤市场。其实,世界各地,无论贫富,都有跳蚤市场。
苹果总部所在地的那个市图书馆,人们随时可以捐赠图书。经常看到老外们,从自己的汽车里,拎着一大袋一大袋的书,捐给图书馆。图书馆先将这些书,陈列在一间屋子里,一般以原价的十分之一出售。
卖不掉的,每年集中再搞一次大型的卖书活动。将捐赠的书,分门别类的摆放着。所有的书,不管原价高低,一律一块钱一本。那天早上,人们兴奋的从四面八方赶来,围着图书馆,排成了弯弯曲曲、见头不见尾的长龙!这样的活动,我自然不会错过。最令我难忘的是,用一个美元,淘到了足本的金瓶梅。
卖书的收入,图书馆用来再购图书或用于读书会的经费。他们经常举办各语种的读书会。中文读书讨论会,我参加过多次。在莫言获诺贝尔奖前,就讨论过他的小说《蛙》。有时会讨论台湾的同性恋书籍,老美的有关黑人问题的小说……会上,免费供应咖啡、蛋糕等。这些,都来自于卖书的经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