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乘公交车,车上几个人在闲聊。说一个老人,这也舍不得吃,那也舍不得买。这么节约,还是能带走?!另一老人豁达的说:你吃了、用了、享受了,才是你的,这才是带走!此话,我深为点赞:是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只有悟透了,活着的时候,无论是精神的,物质的,该享受的享受了,那才算是你的。同样的一辈子,生活质量的高低,完全在于自己。
这些朴素而深刻的语言,让我想起元曲。它有别于高雅的唐诗宋词,南宋的灭亡,蒙古人开始一统中华大地。唐朝,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而蒙古,这个马背上的民族,完全颠覆了以前的社会认知。将人分为三六九等:当官的首位……八娼、九儒、十丐。文人排第九——社会地位一落千丈。
这时的文人,更关注底层百姓,只能用文字来消遣。其实,他们自己也已沦落为社会的底层。元曲,大多是描述普通人的市井生活,接近口语化,通俗活泼、形式自由。
蒙古人,是马背上的民族,走南闯北的日子,让他们对性,比较开放、宽容。因而,元曲中的谈情说爱占比很大,对沾花惹草、偷情的题材,描述的更大胆、活泼、俏皮。
炎炎夏日,读一点轻松、诙谐的元曲,不时引发会意的一笑。也是消夏的好办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