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礼到人不差便宜了谁

(2007-04-22 11:22:00)
标签:

谈天说地

生活

 

礼到人不差便宜了谁

 

“五一节”前后,是办喜事的高峰期,单位每个人至少收到十张请柬。

前天小李发牢骚,两个月的工资又没想了。来单位办事的一个乡下人见小李发牢骚就说,礼尚往来呀,你随的份子等于存入了银行,到了你有事时,你家就还回来了。小李哭丧着脸揶揄道:你当这是你们乡下呢,一辈子在一个村子里,谁家有事大家都来帮忙。

乡下人被小李揶得没话可说,可能他觉得说的没错,城里乡下有什么不一样,一样的随份子,一样的还份子,有什么区别呢?

大张快人快语,见乡下人很尴尬,就对乡下人说,我们这个小城的情况和乡下不同,并不是所有城里人和乡下人有啥不一样,而是城里范围比较大,一些在权力岗位和强势部门的人借机敛财,小李说的是这层意思。乡下人摇摇头,好像还不明白。

大张说,这样跟你说吧,过去有一句话叫人到礼不差,现在改过来了,叫礼到人不差,只要礼到了,没人计较你去了还是没去。过去一家办事,忙不过来,大家都去帮忙,所以才有了人到礼不差之说,我估摸着是说,人只要去了,没事干也有个人情,主家都认为你去帮忙,等你家有事,人家也会来帮忙,这是一种互惠互利的事,也是在过去人们不富裕的情况下遇到困难互相帮助的方式。

现在不一样了,在城里办喜事有专门的班子,根本不用大家去帮忙,亲戚朋友之间有人情往来随随分子谁还会发牢骚。情况不是这样,有些人人为把面积扩大,听说有的人家办喜事要摆上上百桌酒席,饭店的人说,还有至少三分之一的人要扣除出去,这些人随份子不吃饭,你想想,一个人一生能交上几个朋友,有几十个亲戚算多得了,为什么发那么多请帖,问题的根子在这里。现在不是有一种说法,请帖满天飞么。大家对此都反感,可轮到了自己,又觉得以前随了那么多份子,一定要千方百计多收一些回来,否则就觉得吃亏。造成的结果是并非给谁随了分子给谁发请帖,而是组成一个小班子,像传销一样朋友找朋友,亲戚找亲戚,很多人主家连一次面都没有见过,你说这些不认识的人随份子不觉得怨吗?

乡下人说,都不认识不能不去随么。大张说,那不行,给你发来了请帖,谁叫得你都不知道,不去随,得罪不到主家,说不定会被朋友看不起你。大家都这样,又都有意见,谁愿意开这样的头呢?有意见的人也只是私底下发发牢骚,到时还是会去的。再说了,你能保证那天就不用到人家,到时多难为情。

乡下人又说,这么说大家都一样,和我们乡下的随份子也没有啥区别啊?

大张说,你还没有明白,没权没势没地位的自然沾不到光,那些有权有势有地位的人就不一样了,明着收礼不敢,有了这样的机会,大捞一把还找到了礼尚往来的借口,被有关部门查上不是振振有词么。

乡下人好像明白了一些,又好像还没有完全听明白。

我听了他们的对话,确实很有感触。我是个人们公认的老实实在人,自家有事从来都是低调,确实很冷清。想想这些年,着实没少给人家随份子。到了自家有事,并未因此热闹起来。而且我刚办完事,那些没给我随份子的人就发给我请帖,去随份子时人家还说,你家有事咋也不通知一声,以后不能再这样了,这是明明知道的人说的,可能是觉得我来随份子感到没有礼尚往来不好意思吧。还有更多的人连这句话都不说,我想人家原本就不知道也说不定。

曾经有个朋友对我这样说,别傻了你,现在还有谁主动去随礼,知道只能装不知道,不然不是要出血么,现在还有谁愿意出血,随份子是没办法的事。你当你是有权的当官的呢,不叫也会有大批人去捧场!

是啊,人到礼不差是我们的传统,彰显的是优良美德;那礼到人不差呢?自然就是一种不良文化,体现的是一部分强势人群对弱势人群赤裸裸的剥夺。

真希望这种传销式的风气不要继续下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