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中国梦”征文]:见证小城的变迁

(2006-11-23 08:05:37)

[“我的中国梦征文]:见证小城的变迁

/雨落新生

二十多年前,刚刚迈出大学校门,我被分配到这个陌生的小城。从小生活在偏僻农村的我没有感到这里的落后。

现在小城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刚分配工作后来看过我一次的同学对小城的评价。其实,一直生活在小城,目睹小城一点一滴的变化,不是同学说,还真没有这样的感受。回顾小城变迁的历史,没有跌宕起伏,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事件,小城就是在不知不觉中每年每月每天从不间断的变化着。

刚来时,小城不大,也就有一个多平方公里,一条环城路围成一个口字,东西、南北两条大街,如果从空中俯视,就像口上放了个十字,人们的生活也像这简单的几何图形一样简单而明快,人们更多的是欢声笑语。那时小城里有两家影剧院、一家文化馆、一家文化宫、一家图书馆,一年四季总有年轻人到这些文化娱乐设施里转悠,大街上一群群的男男女女缓缓的走着笑着,看到的听到的除了快乐还是快乐,好像人们从来不知道什么是忧愁。

    那时小城里有23家国有和县办集体企业,每个家庭至少有一人在企业工作,孩子大了到劳动人事部门报个名,不出一年就会统一安排工作。没有谁家会为孩子的工作犯愁。有时也听到有人埋怨,说是谁家的孩子进了大厂,人家有权,不用白不用,能用谁不用,比不起人家;谁从哪家厂调到哪个厂,托的是谁,他们有什么关系;谁换了工种,不用干体力活了,干净又清闲……最后都不忘说上一句,知足吧,有房住、有钱花、有事干,怎么着不是一辈子。

     那时一到下班时间,副食品商店门口就排起长龙,大家都要买点肉带回家,当时还没有冰箱,人们习惯现吃现买,倒也新鲜。人们一边站队一边唠嗑,也不觉得有什么不正常,到买上肉,一边和熟人打招呼,一边乐呵呵的往家赶,一天的疲劳全消失了。

     那时人们住房很紧张,两三代人住在一起的很多。家庭条件好的和不好的在住房上没有什么区别,不允许买卖也不允许自建房。人们要房要到单位开证明,然后交到房管所,房管所根据每个家庭的情况,按资历排队张榜公布,公房建好了由前到后进行分配。人们都希望早点分到房子,但着急也没用,每年建房量要经过多个部门审批,所建房屋比新增要房户少得多,有的要房户为要一间房,需等上多半辈子。人们当时还没有走后门这个概念,想要房就跑房产部门,去了问一下,什么时候轮到我家,人家说,早呢,回家等信吧。也就悻悻的走了。

那时人们还不知道什么是浪漫,孩子大了找对象,多是问孩子老实吗,如果是小伙子,介绍人说,老实不爱说话,说话就脸红,像个大闺女似的,女方家长就同意八九成了;如果是女孩,说除了上班一般不出门,在家里做些手工,男方家长还没见人就高兴得不得了。

小城真的变了,变得几年不来小城的人感到陌生,变得离乡不久的游子感到吃惊,变得生活在小城的人回忆起来感慨颇多。

是啊,中国在变,小城也在变,小城的变化就是中国变化的缩影。

现在的小城,建成区面积已经达到二十多平方公里,是二十多年前的二十倍。形成了工商运建服五业齐全、功能完善的小城市。城内主干公路达到五纵五横,小街小巷都进行了硬化,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历史。低矮潮湿的平房被错落有致的各式楼房所取代,公路两侧布满了商业网点,人们再也不用为购物去排队。

大街上行人少了很多,取而代之的是一辆接一辆的汽车。偶尔看到的行人也是行色匆匆,再也看不到懒懒散散成群结队边走边闲聊的嘻嘻哈哈的人们。小城变了,人们的观念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

小城还在继续变化着,再过一些年,小城又会变成一个新的面孔。

爱做梦的人们,或许已经在梦中见识了小城的变化。我敢说,我们梦里见到的小城肯定赶不上将来小城的靓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