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实现中小企业网络需求中的精准定位

(2008-11-11 10:51:20)
标签:

it

分类: 财富财经

如何实现中小企业网络需求中的精准定位

 

         当美国次贷危机连锁反应延伸到整个华尔街的金融危机之后,我们看到很多企业都难以独善其身,包括微软、谷歌、苹果、惠普这样的公司都面临着很大的压力,裁员的裁员,回购股票的回购股票,市值大幅缩水的大幅缩水,一片萧条之色。国内的企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模式下,同样受到了不小的牵连,而一些中小企业更是面临着很大的发展困境,有网络公司也喊出了深挖洞广积粮的过冬之言。可以说,中小企业依托网络过冬的需求变得也越来越强烈。

 

         我们看到,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猛,创造的服务与产品价值一度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58.5%,与此同时,国家对于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优惠政策频频出台。从发改委提供的数据看,08年国内中小企业已突破4200万户,占到企业总数的99.8%。08年,对中小企业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家在财政、税收等方面相继出台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再次将中小企业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不过,急速的膨胀也带来更多的管理压力,而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也令中小企业的发展蒙上阴影,无法回避种种困境。

 

         网络化发展,或者说信息化应用被认为是中小企业发展中不可跳转的必经途径。那么应该如何在网络中找到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精准定位来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网络机会呢?有人觉得电子商务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人觉得基础信息化建设不可忽略。其实这都是企业网络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机遇。今天,我们主要谈谈企业的基础信息化建设和服务应用。比如我们知道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需要一些信息沟通,这就离不开工具,譬如即时通讯软件、手机、电子邮箱等等。

 

         电子邮箱发展多年,可以说有网络就有了电子邮箱,对于企业来说,企业邮箱也是引领企业快速迈向信息化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随着中小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对于企业用户而言,能否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保持高度的敏感和响应将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而邮件系统作为企业最基本的信息化应用工具,其稳定、安全、快速、易于管理维护等特性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也可以说,企业邮箱是企业与外部沟通的桥梁,企业邮箱既可以充分反映公司的形象,又可以确保保密性,便于内部通信管理。

 

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国内企业邮箱市场规模在2007年达到了6.8亿元人民币,而且正在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近年来,由于中小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需求催生了企业邮箱的需求。目前市场上提供的企业邮箱不断地从安全角度、移动办公、反垃圾等方面推出各种应用,寻求企业邮箱的最好发展途径。一些公司也喊出了更多的服务诱惑,比如“全球畅邮”、“加速企业信息化”等等,都是希望能在企业邮箱市场获得自己的优势。我们还看到一些新进入企业邮箱市场的厂家也尝试更多的方法和突破口。譬如中企动力根据企业情况个性化的选择邮箱产品,并可以选择按G买或者按M买,可以节省企业运营成本。

 

可以看出,多年以来在企业邮箱领域耕耘的邮箱提供商有自己的技术实力,在硬件和软件方面赋予企业邮箱产品更高的附加值,以使得自己的产品在与新进厂商竞争时拥有更高的竞争力。不过新崛起的企业邮箱提供者也纷纷找自己的市场切入点,通过更加灵活的销售特点为处于“寒冬”中的中小企业寻找最好的服务契合点。

 

众所周知,企业邮箱的主要运用始终在邮件通信上,而邮箱通信的稳定性、高速性、安全性作为其最基础的性能一直是备受关注。客户在选择企业邮箱时首先考虑的是邮箱的基础性能,在基础性能满足的情况下,再关注其特色性能。但在企业邮箱基础技术接近成熟的现阶段,各种特色性能就成为了各品牌企业邮箱竞争和吸引客户的亮点。而不同类型的企业对于企业邮箱特色性能需求又各不相同,国际化、外贸型的企业更注重海外通邮的性能,设计型的企业则注重大附件、大容量的特色性能等等。近年来,垃圾邮件泛滥,又促成了反垃圾邮箱的走俏。

 

显然,企业对于企业邮箱特色性能的关注会根据自身需求的变化发生改变,但对于企业邮箱的基础性能则始终最为注重。可以预见的是,无论是老的如263这样的邮箱提供者,还是新生代如中企动力这样的提供商,都对企业邮箱有更深的了解和市场细分;为不同类型的企业提供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此举将有效的推动了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而且对于国内的企业邮箱的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以及对邮局市场的良性发展也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