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新电子巨亏的寒流
文 小刀马
【比特网】夏新电子(600057)发布的临时决议公告:宣布夏新总裁李晓忠辞职,同时该职位由原长城电脑副总裁卢振宇接任,在经历2007年前三季度的巨亏后,夏新电子在年底出现了高层震荡。显然,李晓忠离职与夏新今年糟糕的业绩有关。2007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夏新电子1~9月共亏损4.619亿元。由于前三季度亏损额实在巨大,夏新电子在发布三季度财报的同时预计全年将亏损。
我们关注的是:其一、李晓忠离职真的可以挽救夏新吗?夏新扭亏的前景在哪里?三个季度亏损了4亿多,合每股亏损1.075元,如此巨大的亏损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没有提前预知?并寻找到解决办法,李晓忠在糟糕业绩下离职,显然也是一个无奈之举。
其二、为什么黑手机又是挡箭牌?在夏新半年报公布之后,亏损3.5亿,夏新电子表示,手机毛利率下降、产品大幅度萎缩,是公司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是“黑手机”的疯狂掠食。为什么总要把矛头推到黑手机头上?好像市场的不规范直接导致了夏新的亏损,可是“黑手机”为什么不冲击国际巨头,为什么只冲击国内厂商?诺基亚、三星、索爱、摩托罗拉,难道他们就不受黑手机的困扰,就只有我们国内的厂商深受其扰?真正的原因是技不如人吧?随着手机牌照的放开,“黑手机”也正在逐渐洗白,在这样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类似于夏新这样的手机厂商发展的空间被进一步堵死,其实一味地把责任推到“黑手机”头上也是极不公平的,夏新在手机市场究竟有什么优势?一而再,再而三地亏损,恶性循环中是公司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好的解决办法。毕竟,黑手机针对的不是一家企业,而是整个手机市场。其实,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对手机的用途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不断强化固有的通话功能外,例如照相、听歌、看电影、聊天等更多的时尚和娱乐的元素也逐渐加入了进来。这些看似华而不实的功能,却在不断地提升每个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而且也逐渐转化为消费者购买手机的主要参考系数,而在这方面,我们的国产手机的技术投入相对于国际品牌相去甚远。
其三、夏新靠什么扭亏?在李晓忠辞职的同时,夏新还通过了另一项公司重大事项,即《出售夏新上海科研大楼的议案》。据悉,厦新电子同意以不低于资产评估报告最终确认的价格出售夏新上海科研大楼。公司在办理完成资产评估、审计、意向协议签订等事项后,再进一步做该资产出售详细情况的公告。夏新上海科研大楼建筑面积7400平方米,仅基础投资就有3500万元,是夏新进行包括移动终端、数字电视、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等四个产品系列研发的重要基地。显然,夏新出售上海研发大楼与其在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市场扩展不利有很大关系。夏新曾提出3C产业融合发展战略,但这一战略还无法帮助夏新扭亏。那么夏新究竟能靠什么使自己摆脱亏损的境况呢?
其四、还有多少夏新要从此倒下?其实夏新不仅仅是国内唯一一个糟糕业绩的代表,波导的业绩同样巨额亏损,其前三季度总计亏损达到2.71亿元,而之前手机中的战斗机是何等的威风八面,如今也落了一个亏损的境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就这样轮流换?波导已经在寻找着转型的出路,而夏新这次总裁易人,想必很快也会出现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的方向。
其五、国内品牌手机市场份额缘何持续下跌?曾几何时,国产手机品牌的价格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随着国际巨头也拉低价格的门槛,我们的国产手机厂商的价格优势已经不再明显。2007年前三季度,手机平均售价比上年同期下降四至七个百分点,价格竞争已经成为大部分手机生产企业抢占市场份额的主要手段。而大部分国内品牌手机企业因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生产成本下降困难,难以形成竞争实力。
而且,国内品牌手机更新速度慢,市场品种少,同时缺少差异化、精细化和服务创新,品牌形象较弱,产品质量认可度不高,难以赢得消费者青睐。2007年前三季度,国内品牌手机上市的新品占全部新品机的36%,比外资品牌机少了近30个百分点。同时,近两年我国手机生产由许可制改为核准制后,手机生产企业数量迅速增加,但大部分企业都在攻短线产品,企业规模增长缓慢。2007年前三季度,国内品牌手机企业手机销售量超过200万部的有17家,占全部国内品牌企业总量的44.7%;销售量在100万至200万部之间的有五家,占13.2%;销售量在100万部以下的有16家,占42.1%。因此,2008年,随着技术和业务模式的不断变化,国内品牌手机生产企业间的联合、兼并、重组等整合可能要进一步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