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要把武侠小说一棍子打死

(2007-05-27 13:41:25)
分类: 杂七杂八
曾经非常喜欢武侠小说,从金庸、梁羽生、到古龙、温瑞安。如今的孩子们喜欢新一代的玄幻小说,从萧鼎到村下野狐,再到唐家三少。究竟好不好?孩子们适合阅读吗?我觉得毋庸置疑,只要能理解,就可以阅读,我欣赏的是庞杂,可以博览,才能拥有更多的见闻,但切忌不要想入非非,一头扎了进去,出不来,那就成了读死书了。 
 

不要把武侠小说一棍子打死

                                                         

 

       曾几何时,武侠小说可以说是风靡全国,也可以说影响了一代人,尤其是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当初一部《射雕英雄传》让多少人看得热血沸腾荡气回肠。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的一套全集成为多少人的收藏,也成全了多少人的侠义梦想。

 

       关于武侠小说,许多家长都怀着一种畏惧的心理,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阅读武侠小说,害怕孩子痴迷于此不能自拔。许多人也把金庸的武侠小说喻为成人的童话。侠骨柔情,铁肩担道义,这是多少人的梦想。笔者对武侠小说,尤其是金庸的小说非常喜欢,虽然武侠被许多人指责为下里巴人的媚俗作品,更有甚者,一度时间还把其定位于“精神鸦片”。其实无论指责为什么,都应该看到武侠小说的不息生命力。

 

       笔者接触金庸的武侠小说得益于当年翁美龄的一部《射雕英雄传》。时值年少的懵懂少年,心中激荡的就是英雄才气,郭靖的憨直愚笨也可以成就一代大侠的英名,这何尝不是一种激励?一种追求的梦想以及渴望。

 

       懂事听话的我,第一次在课堂上忘情地偷偷阅读《射雕》,第一次违背了老师的意愿,第一次被那跌宕起伏的情节所吸引,虽然后来也看了许多的号称阳春白雪的世界名著,但是那种豪情,那种冲动,那种忘我,却一去不复返了。

 

       曾记得,老师对武侠小说是深恶痛绝的,因此,武侠小说也是被明令禁止的,但并不妨碍那一本本的类似于手抄本的薄薄的武侠小说在教师里流传,记得当初一部《射雕》居然有五十本之多,每本也就几十页。当时都是从小书摊上租来的,一本租金一天一毛,常常是几个人一人租一本,然后交换着看,因此每个能利用的瞬间都被利用起来。于是,很多时候也是在支离破碎地阅读着,情节颠来倒去地看,因为不知道转到自己手里的到底是哪一本,当时也顾不上那么多了,只要能抓住一本,就如饥似渴地读起来。

 

       就这样,创下了一天读完一整部《神雕侠侣》的记录,至今念来都觉得不可思议。这就是一种痴迷,不亚于如今的孩子对网络游戏的痴迷吧?一度时间学业也受到了些微影响,不过,这个影响是暂时的,很快,我就从这种痴迷中解脱出来,不是别的原因,也不是自己多么的高明,只是因为一整套的金庸全集已经悉数看完了。

 

       学业开始繁忙,成绩也在迅速回升,因为过于紧张激烈地寻求那种满足,因此早早地也跨上了二饼。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武侠依然有着本能的亲近,直到上了大学依然还在拜读金庸,更加规范更加合理更加审慎地看待武侠小说,看到动情处,依然感叹,依然唏嘘不已,这恐怕也就是武侠小说的魅力所在。而对文字的喜爱也在看武侠中得到锤炼,后来笔者经常能信手涂鸦一些文字作品,这和当初的狂读是离不开的,当然不仅仅是武侠,但武侠小说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显然是非常重要的。

 

       显然,现在的孩子有了更多的娱乐项目,一种新兴的娱乐环境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满足,尤其是网络游戏的出现。我想说的是,不要刻意地压抑他们,应该更多的地给他们以引导和关怀,游戏其实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把握,如何利用它。

 

      金庸的小说改变了旧武侠小说的暴力仇杀套路,弘扬了人间正气,批判封建专制,崇尚民主、平等和个性自由,既有深厚的历史感,又有鲜明的时代立场。既承续了传统白话小说的手法和语言,又发扬了五四新文学的根本精神。另一方面,金庸的小说又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了积极的宏扬。在金庸的小说中,融汇了中国古代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观念,比如仁爱慈悲,以民为本,舍已救人,淡泊名利等等。读一读金庸,读一读武侠,其实挺好。无论对成人还是孩子,只要你能把握一个很好的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