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杂七杂八 |
曾记得看了一篇文章,感慨颇多。文章的题目是《一堂阅读课》,老师讲的是《灰姑娘》的故事,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个童话故事,但那个老师的讲课方式却让我们大开眼界。针对这个故事,那个老师提出了如下几个问题:
1、
2、
3、
4、
5、
6、
这是作者亲自观摩的美国一所普通小学的一堂阅读课。作者没有刻意地美化什么,只能把那个老师的一种阅读教学方式搬在我们面前。针对这六个问题,那个老师的教育目的如下:
1、
2、
3、
4、
5、
6、
曾经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能够诠释出这样一个目的,相信这是我们所有人都不曾思考的。或许这有教育的习惯问题,当然更多的是我们先入为主的一种教条化的思想在作怪。对权威,我们从来不敢蔑视,我们已经习以为常地认为一项东西的好与坏,对奇思妙想,对违背常规的东西,我们不能审慎地对待,在教育我们孩子的时候何尝不是如此?
我们更看重的是孩子的成绩,那一纸分数对孩子对家长都是一座大山。挥之不去。我们渴望孩子能有一技之长,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最缺乏的是玩的时间,琴棋书画成为他们这个年龄一个不小的负担。我们不喜欢自己的孩子看电视,打游戏,贪玩,调皮,因为从小在我们的心目中就根深蒂固地种植了一种冥顽不化的传统,要打破谈何容易?
其实,如果我们能换个角度去思考,会不会得出异想不到的效果?许多人开始提倡换位思考,但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多?换位,不仅仅是让别人去换位,关键的是你能去换位吗?在传统面前,你能参透多少?你又能读懂多少?对孩子,你能共同阅读吗?除了课本,其实孩子的世界是一本很大的书,需要你慢慢地品位和细心地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