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馥寿情重寿光鸡

标签:
施馥寿寿光鸡史白寺街施宁 |
分类: 南通人文风物 |
施馥寿主笔的《寿光鸡》科学专著(1962年版)
当21世纪新的曙光照亮东方大地,南通曾有位86岁南通老人,突发奇想要想听听自己为之奉献了二十六年的、世界名种山东寿光鸡的鸣叫声。公鸡打鸣谁没听过、此声有何特别之处吗?知其情的山东人说,骨骼高大的寿光鸡打起鸣来与水泊梁山大汉一声吼那样,气势磅礴、高亢激越,有一种厚重的金属磁质声,可谓鸡界里首屈一指的著名“男高音”!在新中国之初物质匮乏、交通闭塞的年代,辛苦培育的这位老人惟有嘹亮的鸡鸣声是最好的知音和报答。寿光市慈伦大鸡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吴国桐说:“2000年,我收到了一封从南通寄到鸡场的信,署名是施馥寿。写信来说,十分怀念寿光大鸡,想要再听一听寿光大鸡的鸣叫。” 幼年时的吴国桐,曾在父亲工作的鸡场见过施馥寿。“他搞了一辈子寿光鸡的研究,我父母都认识他,他是从上边派来的,大家都很敬重他。”吴国桐感动万分,赶忙录下最佳效果的鸡鸣声,将磁带寄到南通,满足了施馥寿老人的浓浓的思念之情。
南通人都知道狼山鸡名闻世界,而许多南通人却不知道寿光鸡,其实寿光鸡是狼山鸡的祖先,“过去(寿光鸡)比寿光菜有名,它与广东三黄鸡、上海浦东鸡、安徽固始鸡并称四大种鸡,曾写入中学生物教科书。”寿光党史研究室原主任、寿光地方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赵守祥说。其实寿光鸡存在历史极其悠久。早在战国时期,以齐国邹衍为首的新兴学派所著《周礼》中曾记载:“乃辨九州之国……正东曰青州……其畜宜鸡狗,其谷宜稻麦。”那时候的青州,将现寿光鸡产区包括在内,寿光地区养禽业在当时已占重要地位。北魏时期,贾思勰撰写《齐民要术》,记载了寿光鸡选育、饲养管理经验,着重记叙有“形大形小”两种,具体提到“一鸡生百余卵”,是我国古代有关鸡种文字记载最详尽可靠的资料。清代《寿光县志》记载:“鸡比户皆畜,鸡卵甲他县,皮有红白之殊,雄鸡大者高尺许,长冠巨爪,为一邑特产。”1947年3月,从安徽农林总场到南京农林部中央畜牧实验所,负责马鸡场建设的施馥寿,大展才华成绩卓著,并受到白崇禧等大员的接见。1949年4月南京解放后,施馥寿任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种鸡场技佐。技佐,是清末传下来的官名,相当于工程师艺师。1951年3月施馥寿响应周恩来总理提出的“我们要有自己的禽畜良种”的号召,接华东局的调令,将目标锁定我国唯一有文史资料可查询的最古老的优良原种鸡寿光鸡,放弃优裕的都市生活,到穷乡僻壤的山东寿光兢兢业业26年。施馥寿“除先后主持济南、昌乐、寿光三个种鸡场的技术指导工作外,并对寿光鸡的普查、选育、提纯复壮作了大量研究。” 1962年,由当时的市委秘书张承先负责组织调研、来自江苏的技术专家施馥寿指导审查的《寿光鸡》一书,由山东省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系统介绍了寿光鸡的特点、历史及育种、饲养方面的知识,是建国后寿光人编写出版的第一本科研著作,也是上世纪文革前全国唯一的一部关于鸡的饲养繁殖的科普书籍。施馥寿回忆说:“我掏出了自己自己积累的家底,花了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将此书重写了一遍,终于完稿。虽然署名时是以我为主,那人为副,但名义上还得称合著。”(《百岁回眸》)136页)施馥寿为寿光鸡献出了青春和壮年时光,对寿光鸡抢救性地保护寿光鸡原种,继承发扬光大作出卓著贡献的人,直到退休才回默默到家乡南通。
寿光鸡2009年被列入国家农业部保护名录,2011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是唯一被载入《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我国地方鸡种,。其特点是黑羽、黑爪、黑嘴,体型硕大、产蛋大,属于肉蛋兼用的优质地方鸡种。寿光人民也没有忘记施馥寿,在2014年百年华诞之际,寿光电视台报社人员千里迢迢来南通采访施馥寿。“2014年3月19日,以中国《齐民要术》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寿光市地主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赵守祥为首的山东寿光市一行六人,来到我家,向从未谋过面的我了解有关寿光鸡的情况。据他们说,寿光鸡现在已经是寿光市的重要文化符号。” (《百岁回眸》)138页)还送上了寿光大鸡蛋等作贺寿之礼。至今许多南通人不熟悉施馥寿,但要说到他是寺街里走出来的寿光鸡专家,是闻名江海大地的《寺街》一书女作家施宁的父亲。施宁家里出了一男三女共四位百岁寿星,其中男的寿翁就是施馥寿,那就明白了并佩服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