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謇夫人吴道愔喜爱白兰花

(2023-05-18 10:48:11)
标签:

张謇夫人

吴道愔

张孝若

白兰花

襟上白兰三五朵

分类: 南通人文风物

安铁生(原创)刊登于20230518《江海晚报》14版

张謇夫人吴道愔喜爱白兰花

张謇先生夫人吴道愔(1873~1942),也是张孝若先生的生母,有一张正面标淮半身像,丰腴的面容微笑着,高领深色带星点的大襟绸衣显得端庄而稳重,应是当年南通“二吾”照相馆的精心拍摄之作。此照出现在濠南别业卧室、张謇纪念馆等许多重要展厅里。按道理凭她的地位身份,当时完全可以在头发上、颈部、胸前佩几件精美的金银玉翠,以显其华贵身份且增加美感。可是她只用很小的两个珠状耳坠,而最为突出的是,右胸前从斜胡桃扣上挂下四朵鲜艳的白兰花,在深色衣服的衬托下,显得尤为修长醒目。看得出此照片一定摄于白玉兰含苞欲放的暮春初夏。吴道愔夫人出生于如皋县双甸北吴家庄(今属如东县),十岁后在林梓的外婆沈家长大,1896年与张謇成婚,生子张孝若。徐夫人去世后掌管家事,恪守张謇遗愿行事。其为人知礼节、顾大局。艺趣颇丰,擅长女红,刺绣作品曾在国内赛会获奖。吴道愔夫人中年后拍这样庄重的照片,不用金银玉翠而独选四朵白玉兰花,那时南通街头卖也就一分钱两朵,是极平常的价廉之物,但颇为雅致独具风韵,且可达到极好艺术效果,亦足见其大德无华的审美观,和昔日通州妇女纯朴素静的特质。

 https://img2.baidu.com/it/u=3465925054,4251626137&fm=253&fmt=auto&app=138&f=JPEG?w=749&h=500


每当阳光明媚的五六月,记得儿时的我走在南通的街道边,有人提着小竹篮儿从我身边擦过,随着熏熏的暖风,飘来一股浓烈的沁人心脾的白兰花的芬芳。我心里不由呼唤起来:哟,白兰花上市了!姑娘见了总喜欢围上去挑几朵。有人佩在胸前,让身上整天都散发出扑鼻的馨香;有人挂在蚊帐上,让雅室悄悄留芳。“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苏州等外地人卖花不少是用甜糯的吴语叫卖的。但南通人卖花是基本上不叫喊的,卖白兰花更是如此,细细想来也对,花香袭人人自来嘛!

 张謇夫人吴道愔喜爱白兰花


在我日常接触之中,香气浓郁的花儿主要有四种:木香、白兰花、栀子花、桂花。这几种香味总是久闻不厌,使人有一种甜滋滋、美丝丝的舒畅感觉。相比较而言,木香、桂花的花朵小不便佩带,栀子花偏大且味有些冲浊。可白兰花不同,摘下含苞未放的苗条的花骨朵儿,用线儿或细铁丝穿好佩在胸前,凭着薰风和人体的热量,便能使花瓣悄悄慢慢地张开。白兰花是很珍惜她那馥郁的香气的。由于香味浓烈,每次无须多,总是一丝丝、一缕缕地往外冒,但这足够人享受的了,使你感觉将其留在身边始终是香润润的,再加上那玉白色的修长的花瓣,亦给人一种白璧无瑕的好感。想来,这些都是白兰花普遍为大家喜爱的原因吧。

 

南通的白兰花较少,故而物稀为贵。苏南就多了些,价格也比南通便宜些,至今我在苏州闹市观前街,仍见有身着蓝印花布衣的提篮女子,不过不是昔日的农家少女,而多是吴侬软语的老太婆了。上世纪80年代的一个6月,我去厦门参加华东中药会议,住在著名的白鹭宾馆,宾馆外面的马路上,两边都是数丈高的白兰树,在宾馆房间里打开窗户即可闻到,看到每株树上每天要开出几千朵。我每天清晨都要特意打开窗户让花香在身边浮动,以尽情享受这大自然的特殊恩赐;接着绕出院门、征得宾馆保安同意,来到树下站在女墙上,摘取树木偏下面的白兰花,一刻儿就采下上百朵,送给一起同去开会的女同志,把整个会场都熏得浓香馥郁,这可是在南方出差的特殊而高档的享受啊。

 张謇夫人吴道愔喜爱白兰花


近几年南通街头基本不大见到卖白兰花者(偶尔在菜市场见到有售),但现在花木店里常有其树出售,且在家中栽培白兰花小树的南通人逐渐增多,我有几个老同事朋友家中就有,可它不耐寒冷,稍不注意就会冻坏。在老年朋友们聚集的唱歌、跳舞的场所,常有不少家里载种者,天天带二三十朵送与同好分享,让歌舞厅里、牌桌周围飘浮着白兰花的馨香,让怀旧的爱美的女士倍感温馨。(题又名<襟上白兰三五朵>)

。。。。

张謇夫人吴道愔喜爱白兰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