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诺奖的一些理解
(2009-10-09 10:45:35)
标签:
诺贝尔文学奖和平奖经济穆勒杂谈 |
有一个人,生前聪明无比,搞发明创造,赚钱赚大发了,他的发明成果深远地影响和改变了世界,不仅如此,在他死后,还他继续不断地影响和改变世界,甚至比生前的改变还更巨大更深远。
这个人名叫诺贝尔。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根本不能理解,他为何要把大部分遗产拿来设立一个大奖,这种利他主义的行为一直困扰了我近十年之久。直到后来,一而再再而三地看到获奖者都有某个共性,才恍然大悟。诺贝尔奖的设立,一是赎罪,二是超越赎罪。诺奖的管理者忠实地执行了诺贝尔的意志,体现了诺贝尔的伟大闪光的精神。
在诺贝尔看来,火药的真正价值,不应该是破坏,而是建设。虽然他无法左右世界各国统治者把火药用于战争的事实,但他需要倡导它用于和平与建设。他沿着这个思路,对奖项进行了规划,包括后来人们沿着这个思路不断完善了这一奖项。能引导世界走向和平的,包括科学,文学,政治思想,所以诺奖设立了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后来增了经济奖。就是没有数学,数学不能直接影响人们走向进步与和平,数学也削弱不了烈性炸药给世界带来的灾害和苦难。
正是有这种思路,他们的评奖要求才具有了个性,他们每年评出来的获奖人才会这么意外。尤其是中国人,不理解文学奖与和平奖的评选,为什么会评出这样一些人,其中某些还似乎对中国很不友好,让中国政府既爱又恨。诺贝尔清晰地看到,烈性炸药本身并没有罪,有罪的是使用他们作为破坏武器的人。而这些人往往是极权统治者,当然,如果战争也有正义和非正义之争,一部分的战争是为了争取和平,因此那些倡导和平的人应该受到奖励,而要真正消除战争,更应该用文字的力量,影响人们的思路,其中反极权的思想尤其应该受到褒奖。刚刚揭晓的文学奖,授给了现年56岁的德国女作家赫塔·穆勒(Herta Müller),就是因其作品“以诗的专注和散文的真诚,描绘了被放逐者的景观”,长期反极权的思想,非常符合诺奖的宗旨。
所以,诺奖并非一个专业奖项,诺贝尔文学奖,并非一个文学的专业奖项。并非完全按照文学本身的好坏标准来评选的。如果理解这一点,就知道为什么偶尔也有一些诺奖获得者的小说是那么难读。当然整体上,他们其实早就是著名的文学家,获奖者在文学上的造诣是不必怀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