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不高兴
(2009-04-05 12:52:02)
标签:
珠海不高兴发展战略珠三角城市杂谈 |
分类: 杂谈与杂评 |
珠海这本经怎么念?
这些天珠海的官员们又该不高兴了。因为挨省委书记的直接批评了。在珠三角各市现场会汪洋主持召开的座谈会上,他指出,当前珠海面临的困难很突出,原有的人均GDP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正在受到挑战,值得引起高度重视。珠海去年的人均GDP增幅是珠三角9个市中最低的,人均GDP被佛山市超过,这是一个重要信号。珠海经济总量不大的劣势没有根本转变,而原有的优势却在弱化。
汪洋的讲话包括两个方面:一是GDP仍然是评价一个城市发展的绝对指标,不管是人均还是总量,离开GDP是不可能的;同时又继续了去年四月在珠海调研的说法:“走出一条与珠三角地区其他城市‘不一样的道路’”“不一样的道路”意思是可以不和珠三角地区其他城市去比经济总量,要保持珠海因为“历史地、全面地、辨正地看待珠海的发展历程”而承认的差异化、个性化。
很显然,这两个方面组成了一对矛盾。让珠海不知所措。尽管不知所措,他们还是得认真学习领导讲话精神,还是要认真地全面地领会领导的旨意。一方面,继续在增加经济总量方面不惜成本,增加人口,甚至不惜走珠三角其他城市先污染后治理的工业化道路,GDP导向在珠海政府自上而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化,任何一级官员都很明确,总量没突破,什么都是白搭。一个街道办主任都知道,不做大总量,前途是暗淡的。另一方面,对公众宣传的是如何如何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做了不少面子工程,事实上环境质量却在下降,这就回到了汪洋指出是:“原有的优势却在弱化”。二难选择中,珠海要扩大经济规模,就得破坏一些环境,增加人口规模,而破坏环境,增加了人口,人均GDP和所谓的绿色GDP又下来了。珠海发展要找到一个二者皆可的突破口还真不容易。
珠海难搞,是官场公认。十几二十年来,珠海一直被视作升官的跳板。从梁广大往后,几乎没有哪个书记舍得背负一身骂名,勤勤勉勉以珠海为最后一站。黄龙云在珠海升不上省委常委,弄了半吊子大学园区就去了佛山。方旋是个书呆子,想学得有匪气一些,却又学不像,既不懂体衅民情,又不懂博得上级的好感,总是处在二者的矛盾中两面不得好。我看过当时摄影记者拍的一张照片,应该是在一次有省领导出席的会议,方旋为了抢在其他官员前面给省里的领导开门,有一个非常委琐的动作与表情,哈着腰,表情似笑非笑,他那独特的眉毛紧皱,而省里的领导根本不搭理他,那表情形成鲜明对比。当着众多的摄影记者如此向上级献媚,实在令人惊叹,如果这张照片发在新闻版,他那在市民面前飞扬跋扈高大正确的市委书记形象背后,另一个狗熊的样子就永远要活在珠海人民心中了。后来邓维龙来了,珠海人民盼星盼月亮,期待新班子能带来新的气象,但后来的事实大家都知道。民间流传最广的一个段子大意是这样的:邓书记人没到,湛电鸡先到。湛电鸡是指湛江电白一带口味独特的名菜,指代和邓有裙带关系的人抢先入驻珠海。再后来的,也是现任的书记——对不起,别生气,我还不认识他,暂不作评价。希望现任书记真正以珠海为家是不可能的,老百姓指望都没这么指望,因为他和前面几个相比,年轻太多,而官场谁都知道,越是年轻人,愿意到珠海,就越是想早点离开,作为仕途的一个台阶,珠海是一个无奈的选择。
如此直言评论珠海的公仆,可能不够严肃。但老百姓当家作主不严肃地评论人民公仆应当是合情合理的事,正是在珠海老百姓的这种评论中,珠海发展不起来的事实就摆在这里:客观的存在并不具有优势,很多的资源,比如海岛海洋资源,山海城市优良的环境……这些都显然和GDP增长不合时宜。
客观地说,不管哪位书记,应该都多少为珠海的发展做了不少努力,只是取得的效果各异。人少,地少,交通死角,而且特区之故各种势力直接来自省里和京城,所谓“水很深”,随便一块土地一个公司,背后可能就是某某上级的上级的关系。就连珠海的一个夜总会老板,都说不定是当年地下工作者,为香港或者澳门回归作出过重要贡献。因此,外来的和尚在珠海不一定好念经。尽管不好念,我们还是要期待他们认真念,仍然期待一任一任的书记市长可以不断总结经验,比前任念得更好。
我相信,汪洋是真的想把珠海搞好,亲自选定了以港口为突破点,也是有科学依据的,甚至他领导着珠海的班子为此伤了不少脑筋,如果想做表面功夫,还不如像前任那样,到珠海题个词“海上云天,天下珠海”,既不费力又很风骚。
我想说的是,仅仅有规划,有想法还远远不够。珠海的发展仍然刚刚破题。2005年我主持《反思珠海》系列报道中报道过的问题仍然存在,珠海不缺规划,甚至每一个规划都很好,很强大。珠海缺的是把规划转变为现实的勇气和决心,这里专门就指领导班子,尤其是主要领导人的勇气和决心。有没有真正地扎根珠海,有没有真正想把珠海建设好的勇气和决心,能不能既跳出珠海,站在珠三角、广东省、甚至整个东南沿海的大盘子上思考珠海,又站在珠海人的收入水平,居住、工作和生活的环境,珠海的政治及社会文明进步来思考珠海,而不仅仅站在自己的官位上考虑上级领导的好恶。如果真能以珠海为家,把珠海人当自己主人,横下一条心,非把珠海建设好,那么,三五年后,珠海一定不是珠三角的薄弱环节。